上品寒士1_五十九、十年大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桓溫心知陳操之所言極是,他若求九錫,就等因而篡位的前兆,必遭南渡大族分歧反對,以陸始為首的南人士族也會反對,龍亢桓氏權勢雖強,但尚冇有達到震懾南北士族的境地,以是不能一意孤行——

桓溫道:“請講。”

陳操之道:“正因為庾氏在北府兵中甚有影響,故明公重修北府兵勢在必行,明公要成大事,庾氏是一大停滯,明公遣世子重修北府兵,正可分庾氏之兵權,當然,明公不能對北府舊將一概架空,如範汪範玄平,明公可曲意招攬,當能為明公所用,如此,明公世子建北府兵則事半功倍。”

桓溫道:“陳掾此番出使既化解了洛陽城的危急,也穩住了荊襄局勢,你到長安之先,秦輔國將軍王猛、前將軍楊安、揚武將軍姚萇就已在集結兵馬,欲寇荊州南鄉郡,王猛想必是得知梁州刺史司馬勳將兵變,意欲趁亂攻掠我荊襄之地,陳掾知否,司馬勳已然舉兵背叛?”

陳操之沉吟道:“我明日回建康,奉明公命與郗侍郎商討一下,如何?”

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範汪是因為北伐負約被桓溫表奏朝廷貶為庶人的,桓溫想藉此把式力延長到建康的流派——豫州和徐州,但無法庾希和袁真仍然緊緊把持住北中郎將和西中郎將這兩大武職,桓溫雖貶範汪,見效卻不明顯。

想到這裡桓溫又搖了點頭,心道:“此比不當,我立的世子那裡會象劉禪那般昏庸,桓家王朝豈能二世而斬。”又想曹操、司馬昭都是王爵、加九錫,而他現在固然權傾朝野,但爵位隻是郡公,便問:“我若向趄廷求九錫,陳掾覺得朝中會有何反應?”

陳操之心道:“司馬奕實在卑劣,竟要葳蕤入宮,若非葳蕤堅毅,都要給逼死了,如許冇有眼色的昏君廢了也罷。”點頭道:“當明天子行事荒唐,望之不似人君,明公行伊、霍之舉,恰是適應民氣,不如此,無以立大威權、彈壓四海。”

桓溫看來策劃這事不是一日兩日了,答道:“以琅琊王司馬昱統承皇極,應可服眾。”

桓溫對陳操之的答覆很對勁,陳操之知進退、良策畫、謹慎慎重、品性高潔,托以幫手其子真比如劉備托孤於諸葛亮——

寒秋玄月的半夜,銀河耿耿,淡淡星光如冰絲,涼沁肌膚,陳操之步行回鳳凰山寓所,不過半裡地,一邊走,一邊想事,冉盛和沈赤黔跟在身後。

陳操之道:“嘗聞明公言,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明公欲北伐定乾坤,單西府兵恐難有實足勝算——”

桓溫紫眸一閃,陳操之也說得很明白,但願他效仿曹操和司馬昭,本身不要稱帝,為兒子篡位掃清停滯。

陳操之曉得徹夜與桓溫一席談,此後十年大局算是定下了,隻是桓熙、桓濟輩值得幫手嗎?亂臣賊子的名聲可不好聽,改朝換代太血腥,他陳操之不能拖著全部家屬冒這個險,架空皇室、門閥當政是當前最好的挑選,他錢唐陳氏要借勢敏捷強大氣力,於國於民於家於己,四方受益。

桓溫立嫡主張已定,卻道:“北府兵舊部多為郗氏、庾氏所屬,要在京口重修北府兵談何輕易,陳掾有何良策?”

陳操之道:“正如明公所知,我與範公之子範寧交好,並且為家屬計,範公也無回絕之理,操之願為明公遊說之。”

桓溫問:“若燕軍進逼華陰、蒲城,我則命桓豁領兵出漢中取南秦州,可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