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高官_第三二一章 內幕後的秘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蘇聯冇有如美國石油本錢家所估計的那樣因為體製僵化、設備老化、西方對蘇聯停止采油設備禁運而讓蘇聯石油產量急劇降落,迫使原油出口大國的蘇聯反而乞助於天下市場來滿足本身的需求――變成原油入口大國。

當然,我曉得商品的代價與本錢冇有牢固的數率乾係,它受供求乾係、報酬影響、儲備儲量的乾係很大,但也不該該保持這麼高的代價,並且是耐久的。遵循經濟學、社會學的規律,當一個商品的利潤率高於商品均勻利潤率時,其他商家就會接踵而來,投資會簇擁而至,直到這個商品的利潤率即是或低於商品的均勻利潤率,這類趨勢才能夠竄改。

固然伊朗的動亂形成了該國石油產量降落,但伊朗石油日產量不是一開端就驟降到100萬桶以下。1978~1979年伊朗反動期間,伊朗的石油產量隻是略有降落,仍然保持在日產400萬桶擺佈。直到1980年9月兩伊戰役發作後,伊朗的石油產量才真正有所降落,但開端時降落的幅度並不大。在兩邊顛末一係列的“襲城戰”、“襲船戰”、“襲油戰”,直到1986年兩國石油設施遭毀滅性粉碎,兩國境內的石油設施幾近毀滅殆儘,石油出產靠近癱瘓以後,伊朗的石油日產量才驟降到100萬桶以下。

據我所知,現在伊朗固然產生了革(命)活動,但伊朗的石油產量隻是略有降落,仍然保持在日產400萬桶擺佈,與最高時每天580萬桶固然降落了很多,但不敷以對環球的原油供應產生這麼大的影響。現在蘇聯、中國原油產量大大增加,不竭供應天下市場,非洲也發明瞭大量油田,開采出來的原油開端源源不竭地運往西方國度。

相反,正如瑞典闡發財所預言,蘇聯停止“底子鼎新”和采納一些需求的“根基辦法”如竄改石油代價、減少對美國鑽探設備的依靠等辦法以後,經太短時候的困難期間,他們的石油產量卻快速增加,敏捷彌補了天下原油稀缺的空缺。

隻不過,最後這些石油本錢家還是失利了,他們之以是失利,是失利在蘇聯、中國手裡。當天下原油代價大漲,天下各地紛繁傳言原油稀缺的時候,宿世的蘇聯和中國俄然加大了原油產量。

被石油本錢家拉攏或節製的媒體起首大肆襯著伊朗石油減產對美國的風險性,繼而用心減少美國市場上的石油供應量,報酬地形成一種油荒,然後石油商遵循他們內部同一和談好的代價猖獗地停止貶價。如許,天下原油代價從1978年底的每桶13美圓一起猛增,到1980年4月漲至39.5美圓。

(感激700926、四旦、檀香山的葉子、幸運的快車的月票,感激各位的訂閱支撐)

這充分辯明,申明伊朗石油產量的增減跟天下原油代價的漲落並無多大關聯。

郭拙誠一下啞口無言,外公說的這些事情是實在存在的,他冇想到外公竟然一下彙集到了這麼多資訊。要曉得就是宿世,很多人還覺得第二次石油危急就是因為伊朗(革)命和兩伊戰役引發的,天下原油“高得離譜”的代價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度動亂形成的,實際上這統統都是因為美國石油本錢家報酬形成的。

對於坩堝壽命是非題目,郭拙誠宿世隻曉得主如果在坩堝上塗一種塗料,能夠防腐蝕,但塗料的詳細成分是甚麼他卻不曉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