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門_第232章 人情冷暖 世態炎涼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裡就是生我養我的故裡,一個使我畢生難忘魂牽夢繞的故裡。當時我爺爺是七歲,據此推算,那一年是1912年。同時到這兒的另有兩家,這個莊就我們兩家。因為與西穆柯寨隻要一山之隔,以是我們仍屬穆柯寨村人,被稱為嶺東。距我們東邊約二裡處,與我們同時搬到這兒的也有兩家,我們稱之為東莊。他們屬於東穆柯寨村人。家道和遭受各有各的不幸。今後,這四家薄命的人總算找到了安身之所,他們開端依托本身勤奮的雙手,同心合力,風雨同舟,締造誇姣的幸運餬口。”

232、

最後,他們來到 第十六至二十窟,這是最早開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十六窟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彌勒坐像,高15.6米。第十八窟正中的身披千佛法衣的釋迦佛,高15.5米。東壁上部的弟子群,雕鏤技法非常諳練,可謂佳構。第十九窟的釋迦坐像,高16.8米,是雲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第二十窟造像完整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臉部飽滿,兩肩刻薄。

從雲岡石窟出來,郭校長對張寅說:“走,我帶你去我的故鄉躲一段時候吧。我侄子郭明義是村裡的村支書,讓他安排你吧。”說完,他們就在雲岡石窟四周公路旁,攔住一輛從大同至渾源的長途汽車,車上人很多,一看就曉得都是農夫後輩。張寅和郭校長擠在車上,汽車冇走出多遠,就在曲曲彎彎的上路上顛簸,進入渾源縣地界,汽車更加顛簸。這裡黃土高原的邊沿地帶,地貌範例龐大,佈局多樣。

講到這裡,郭校長眼睛有點紅了,張寅看到有淚水正從他的眼角流出。郭校長昂首看看天空,持續講著:“我老爺爺每次出門碰到他,他就把我老爺爺截住說:‘唉,你借我的錢甚麼時候還啊!’因為冇法麵對借主的追逼討要,我老爺爺都不敢出門了。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息,我漸離開累墜;我的捆綁彷彿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

第五窟分前後室,後室中心坐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頂部。第六窟中心塔柱高約15米。北麵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麵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周雕出33幅描述釋迦牟尼從出世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範圍宏偉,雕飾都麗,技法精煉,據導遊說,這是雲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郭校長給張寅先容,渾源境內山脈較多,首要有恒山、臥羊場山、穆桂英山、鬍子嶺、馬鬃崖、翠屏山、搶風嶺等,海拔均在2ooo米以上。郭校長說:“我的故鄉就在穆桂英山的半山腰上。”

郭校長說:“隻能是邊流浪邊找吧,哪兒合適就在那兒安家。開端到鬍子嶺,鬍子嶺在恒山四周。但是,在那邊餬口了一段時候後,感受那邊不可,地盤瘠薄,難以養家餬口。因而再次轉移,曆經千辛萬苦。一年後,終究找到了一個斑斕敷裕的寶地—穆桂英山半山腰的小山坳莊。

第十一至十三窟:十一窟東壁上有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造像題記,是研討雲岡石窟開鑿汗青的首要質料;十二窟頂雕有伎樂天,手持排蕭、琶邑、笛、鼓等樂器;十三窟南壁上層的七佛立像和東壁基層的扶養天人,能夠說是這個窟中的佳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