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勁地看著解縉,說道:“朕嗣承鴻基,勔思纘述,尚唯有大混一之時,必有一統之製作。以是齊政治而同民風,序百王之傳,總曆代之典。近些光陰,朕一向思考著要修如許一部書,它彙集曆朝曆代的古籍,將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術、陰陽、占卜、釋莊、道經、工技、農藝平分門彆類支出到書中。朕都想好了,就叫它《永樂大典》。看來這擔子隻要大紳能夠擔得起了。明日,你便去籌辦此事,所需職員、財力,朕定會儘力支撐。能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代留奇書,乃是功德一件。”解縉趕快見禮,“臣定當經心極力。”
二人正談笑著,王玉竹遠遠看觀點縉走來,便對朱棣說道:“陛下,解學士來了。”本來,是解縉奉了朱棣的召來禦花圃了,這大明第一才子解縉已被朱棣封為翰林學士,入了內閣,因為身負大才,且為朱棣草擬了即位聖旨,深得朱棣的信賴。
徐令儀與王玉竹分開了禦花圃,路上二人閒敘,王玉竹說道:“姐姐,看來陛下還是成心立高煦為太子。”“陛下向來偏疼高煦,靖難之時,高煦又多次救得陛下性命。陛下隻是礙於高煦是次子,才遲遲未立高煦。”王玉竹皺了皺眉,“若立了高煦,豈不傷了高熾的心?”徐令儀長歎了一口氣,“不但是傷了高熾的心,恐怕會就義了陛下的江山。高煦毫不是治國之才,本宮的兒子,本宮體味得很。高熾仁愛且多謀,他才氣擔負得起治國大任。非論是為我大明著想,還是為我們的夫君著想,玉竹,你切要幫著姐姐勸諫陛下,立高熾為太子。”“姐姐放心,玉竹記下了。”
正在此時,徐令儀領著朱瞻基來到了禦花圃,隻聽徐令儀說道:“這瞻基一大早就說想他皇爺爺,便要本宮帶他找皇爺爺玩耍。”朱瞻基此時已經五歲,他走上前去,先向朱棣、王玉竹見禮,隨後便回身向解縉問了句:“解學士好!”解縉受寵若驚,“皇孫可折煞微臣了。恭喜陛下有此聖孫啊。”朱棣大笑著抱過瞻基。王玉竹忙誇獎道:“高熾與若蘭本就溫潤明理,天然教誨出好聖孫。”徐令儀聽王玉竹如此一說,便趁機問朱棣:“陛下建此功業,分封功臣,恩澤六宮,可唯獨不封皇太子之位,高熾嫡出,且為宗子,自小明理賢德。陛下是否該考慮早立太子一事?”朱棣深思了半晌說道:“朕奉天靖難之時,幾次性命危矣,都是高煦搏命相救。再說高煦英勇善戰,大明如有如此君王,方肯無憂。”徐令儀搖點頭,“陛下,自古以來立儲都是立長立嫡,高熾為嫡宗子,在陛下龍潛燕王府之時,他便是太祖天子欽點的燕王世子,若現在立了高煦,豈穩定了綱常?再說君王以仁德治天下,帶兵兵戈那是將帥之責。安定匈奴也隻是衛青、霍去病之職,何必漢武帝親身帶兵。”朱棣說道:“唐太宗便可帶兵兵戈。”“唐太宗文韜武略,人間能有幾人?我朝有陛下一人媲美唐朝太宗足矣。”朱棣聽聞徐令儀將本身比作唐太宗,心中甚是歡樂,思考了一下,說道:“皇後莫急,容朕考慮考慮。”王玉竹聽了徐令儀的話,也在一邊幫襯著:“陛下,妾不懂朝中大事,妾隻曉得自古以來,立儲之事,都是立長立嫡方可服眾。再者,高熾刻薄仁愛,若蘭貞靜賢淑,瞻基聰明孝敬。高熾、若蘭、瞻基各有好處,陛下確該考慮立高熾為太子。”朱棣說道:“你們說的都有理,朕記在心上了。本日可貴閒來無事,我們還是不談國事為好,你們都先歸去。朕與大紳去魚塘垂釣。馬煜,去籌辦著。”聽朱棣如此說,徐令儀、王玉竹也不好再說甚麼,隻好帶著朱瞻基先行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