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_448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場爭論消逝於無形,但在場的人都曉得,這場鬥爭才方纔開端。

李隆基都發了話,宋璟和張說也不敢逆他的意,趕緊應下。

從城樓高處瞭望長安城,一個個坊間,整然有序;一盞盞花燈,標緻燦爛;一張張麵孔,笑逐顏開,坊、人、花燈恰到好處地連絡一起,遠遠看去,彷彿一幅絕美的畫卷在李隆基麵前緩緩展開,就是君臨天下的李隆基,也收回江山如畫的感受。

看看誰做天子做得更超卓。

有力禁止姚崇出任相位後,張說又走了一招昏棋,擅自到岐王李範府中申述誠意,成果被姚崇告密,貶為相州刺史,不久,張說又被他事連累,再貶為嶽州刺史。

“彷彿過於自傲的是宋相吧。”張說針尖對麥芒地說。

“陛下”這時高力士走過來稟報導:“花燈的初選已完成,隻要陛下一聲令下,便能夠巡遊。”

“謝陛下嘉獎,老臣愧不敢當。”姚崇心中一喜,可麵上還是畢恭畢敬地說。

從朱雀門高高的城樓往下看,彷彿全部長安城都踩在腳下,長安城被整齊分為一百零八個坊,從高處看去,一條條街道有如縱橫交叉的棋盤,一棟棟修建物就像棋盤上的棋子,工緻得有一種無言的美感,此時是上元節,家家戶戶都掛上花燈,每條街道、每個角落也冇例外,京兆府同一打算,由縣衙層層落實,最後由各武候鋪吊掛,顯得格外調和。

“不是張國公言之鑿鑿地奪魁者出自長安縣嗎?”

冇了爭拗,現場氛圍也和緩起來,君臣幾次舉杯,酒是催動氛圍的最好媒介,冇一會,就是爭得麵紅耳赤的張說和宋璟,偶爾也說談笑話。

那一盞盞經心製作的花燈,裝點了長安烏黑的夜空,撲滅了長安臣民賞燈過節的熱忱,更點起李隆基心中的豪放。

“姚愛卿,這如畫的江山也有愛卿的功績,冇有愛卿昔日之十策,也冇本日之昌隆繁華。”

張說和宋璟,一個支撐長安縣,一個支撐萬年縣,啟事很簡樸,長安縣令黃平是張說的門生,而萬年縣令唐海出自宋璟門下,以是二人針鋒相對。

一個簡簡樸單的花燈之爭,背後牽涉朝中兩股權勢互搏,朱雀門城樓天子、大臣、皇子公主、皇親國戚另有來朝賀的使者,在城牆上足足擺了三十多桌,除了岐王李隆業,誰也不好開口。

李隆基一手一個,把二人扶起:“隻是隨口議議,兩位愛卿何罪之有,爾等各支撐一方,就以此賭一場,贏的一方,朕有重賞,至於輸的一方嘛...”

有機遇就玩針對,除了二人素有間隙,另有一個啟事,做天子的李隆基喜好掌控全域性,醉心玩相互製衡的權力遊戲,作為臣子,也樂於“共同”。

李隆基善於均衡朝中各方權勢,看到姚崇一係坐大,成心把張說召回長安,製衡姚崇。

至於那些使團,讓他們上城牆邊吃宴邊賞燈就不錯了,哪個敢多言。

“皇上”一旁的李隆業開口發起道:“張國公是文壇宗師,宋相也是文壇公認的大才子,輸的就令他賦詩一首,算是為上元佳節掃興,說不定能添一段嘉話呢。”

每一個天子,都但願本身能成為流芳百世、受先人欽慕的一代名君,李隆基也不例外,唐朝曆代君王中,以太宗李世民的名譽最大,貞觀之治就是在李世民統治下獲得的服從,看到長安如此繁華,作為天子的李隆基也跟李世民作比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