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聖劍_第三十八回 解甲歸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窮寇莫追!”趙承宗大聲喊道。

金兵倉促而逃,重回江中,又有糧草被燒的動靜傳來,便不得不撤退歸去。義士們隔江對望敗退的金兵,個個義憤填膺,衝動不已。而現在,章秉燭、高致遠等偷襲糧草虎帳的部眾也趕返來了,望著江岸一字排開的火光,不消想便曉得義兵已經擊退金兵了。

但今後邊疆的戰事卻越打越小,越打越少,這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呢?莫非金賊怕了七裡鎮的義士不成?義士們不敢輕敵,天然也不會如此想想。隻是有些事情這些江湖男兒是不會懂的:義士們固然曉得其他防地上朝廷軍隊和金兵時有比武,但他們不曉得的是這個過程中宋金兩軍皆有籌辦,誰也吃不了誰,打不下去了,便就媾和。一媾和,就又是交銀進貢,又會有一段輕易苟安的太常日子。

“高家兄弟與我結緣七裡鎮,大師這些年出世入死,早已是存亡之交,我隻道一聲保重來送彆二位兄弟。”趙承宗不捨的說道。

殺紅了眼的義士們這才沉著下來,此役不但敗退金兵前鋒軍隊,並且前後殺敵無數,也算大功勝利了。

“倘若他日賊寇來犯,我等必然再來互助。”如許的話語一向持續到來年仲夏,因為到當時,連高家雙雄也籌算回閩南故鄉了。

“哈哈,章老豪傑寶刀未老,雄風猶在!”高勝寒讚歎道。

“為何?”高勝寒等不解的問道。

“蒲月初九?那六日以後便是蒲月十五了。”趙承宗自言自語道。

回到迎龍山莊以後,趙承宗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案台上厚厚的一疊文書:有相約應戰的,也有聘請赴約的。但是這些年北上,都得空理睬,多少有些遺憾。所幸迎龍山莊有梁伯代為交代,也不算開罪於人。

“趙大俠所言甚是。”高勝寒隨即號令世人停止追擊。

金兵將領帶著殘存軍隊猛攻山口合圍的趙承宗部,固然趙承宗工夫了得,但他所帶部下畢竟人數較少,底子抵擋不了多久。幾番猛衝過後,金兵已經衝出一個缺口來,頓時山穀中的金兵如同決堤大水般從這個扯開的口兒裡奔湧出來。金兵一旦出來便奪路而逃,涓滴不肯再逗留一刻。世人慾追上去再殺個痛快,卻被趙承宗攔住。

“保重!”高家兄弟一番誠心之語,亦是不捨的拜彆。

媾和以後,邊疆日漸安寧。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跟著時勢的竄改,朝廷開端限定各路義士北上,頗令義士們心寒。因而很多人紛繁卸甲歸田,重回故鄉。

“可惜未能趕上方纔擊殺金賊前鋒軍隊的戰役,不然我定當多砍下幾顆狗頭,以慰我大宋刻苦之民。”章秉燭撫著大刀不無遺憾的說道。

趙承宗倉猝攔住高勝寒,慎重的說道:“趙某不過閒讀過幾年兵法罷了,本日大敗那金賊,全仗諸位視死如歸奮力殺敵,其實在場各位纔是居首功之人。是在場諸位阻斷了金賊南侵之路,是諸位挽救大宋萬民於水火。”

公然,這一年的年末歲末,淮河兩岸都相安無事。而今後這一年,金兵固然也有幾番來襲,但範圍畢竟止於小打小鬨的局麵。這一年,趙承宗持續運籌帷幄,與世人一起策劃了打石嶺伏擊,龍王廟奇襲等戰事,亦遭受過馬背山被圍的得勝。總之勝多敗少,世人對其文韜武略皆佩服不已,皆道趙承宗若能位居要職,必然是國之台柱。趙承宗卻對此一笑置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