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相稱,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儘居外,不知王處。太後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賠罪,然後太後、景帝大喜,相泣,複仍舊。悉召王從官入關。然景帝益疏王,分歧車輦矣。
元朔中,睢陽人類犴反者,人有辱其父,而與淮陽太守客出同車。太守客出下車,類犴反殺其仇於車上而去。淮陽太守怒,以讓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執反親戚。反知國陰事,乃上變事,具奉告王與大母爭樽狀。時丞相以下見知之,欲以傷梁長吏,其書聞天子。天子下吏驗問,有之。公卿請廢襄為庶人。天子曰:“李太後有淫行,而梁王襄無良徒弟,故陷不義。”乃削梁八城,梟任王後首於市。梁餘另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諡為平王。子無傷立為梁王也。
又諸侯王朝見天子,漢法凡當四見耳。始到,入小見;到正月朔旦,奉皮薦璧玉賀正月,法見;後三日,為王置酒,賜金財帛物;後二日,複入小見,辭去。凡留長安不過二旬日。小見者,燕見於禁門內,飲於省中,非士人所得入也。今梁王西朝,因留,且半歲。入與人主同輦,出與同車。示風以大言而實不與,令出牢騷,謀畔逆,乃隨而憂之,不亦遠乎!非大賢人,不知讓步。今漢之儀法,朝見賀正月者,常一王與四侯俱朝見,十餘歲一至。今梁王常近年入朝見,久留。鄙語曰“寵兒不孝”,非惡言也。故諸侯王當為置良徒弟,相忠告之士,如汲黯、韓長孺等,敢直言極諫,安得有患害!
其春,吳楚齊趙七國反。吳楚先擊梁棘壁,殺數萬人。梁孝王城守睢陽,而使韓安國、張羽等為大將軍,以距吳楚。吳楚以梁為限,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吳楚破,而梁所破殺虜略與漢平分。來歲,漢立太子。厥後梁最親,有功,又為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四十餘城,皆多大縣。
山陽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山陽王。九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為山陽郡。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令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逐其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望於道,查考梁,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後宮。使者責二千石急,梁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他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賠罪太後,然後得釋。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關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後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射禽獸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寺人無異。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近年入朝,留,其來歲,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複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嘗安閒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推卻。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後亦然。
孝王慈孝,每聞太後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寢,常欲留長安侍太後。太後亦愛之。及聞梁王薨,竇太後哭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景帝哀懼,不知所為。與長公主計之,乃分梁為五國,儘立孝王男五報酬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於是奏之太後,太後乃說,為帝加壹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