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字子丕。
曾蒧字皙。
宰我為臨菑大夫,與田常反叛,以夷其族,孔子恥之。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是時子貢為魯使於齊。
孔子傳易於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於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莊何,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
孔子曰:“片言能夠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句井疆。
秦冉字開。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當中,五國各有變。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實在,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麵貌,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餘以弟子名姓筆墨悉取論語弟子問並次為篇,疑者闕焉。
端沐賜,衛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一歲。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成雕也,糞土之牆不成圬也。”
公良孺字子正。
陳司敗問孔子曰:“魯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退而揖巫馬旗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孟子姓姬,諱稱同姓,故謂之孟子。魯君而知禮,孰不知禮!”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臣不成言君親之惡,為諱者,禮也。”
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冉雍字仲弓。
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問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冉季字子產。
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成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儘在此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彊,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克服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卻,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於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堪,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彊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製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固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柰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陳子禽問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