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_第77章 春申君列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楚王,聞其不宜子,恐久毋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已而謁歸,故負約。還謁,春申君問之狀,對曰:“齊王使使求臣之女弟,與其使者飲,故負約。”春申君曰:“娉入乎?”對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於是李園乃進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園乃與其女弟謀。園女弟承間以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弟,則楚更立君後,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貴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何故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有子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儘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王後。楚王貴李園,園用事。

天下莫彊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物至則反,冬夏是也;致至則危,累棋是也。今大國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從生民已來,萬乘之地何嘗有也。先帝文王、莊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齊,以絕從親之要。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消甲,不信威,而得百裡之地。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桃,入邢,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捄。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眾,二年而後複之;又並蒲、衍、首、垣,以臨仁、平丘,黃、濟陽嬰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之北,注齊秦之要,絕楚趙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

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以應王。秦、楚之兵構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故宋必儘。齊人南麵攻楚,泗上必舉。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而使獨攻。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勁齊。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海,北倚河,而無後患,天下之國莫彊於齊、魏,齊、魏得地葆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以後,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為帝有餘矣。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園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門以內。春申君入棘門,園死士俠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於是遂使吏儘滅春申君之家。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為楚幽王。

客有觀津人朱英,謂春申君曰:“人皆以楚為彊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時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黽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兩週,背韓、魏而攻楚,不成。今則不然,魏旦暮亡,不能愛許、鄢陵,其許魏割以與秦。秦兵去陳百六十裡,臣之所觀者,見秦、楚之日鬥也。”楚於是去陳徙壽春;而秦徙衛野王,作置東郡。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吳,行相事。

是歲也,秦始天子立九年矣。嫪毐亦為亂於秦,覺,夷其三族,而呂不韋廢。

詩曰“大武遠宅而不涉”。今後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詩雲“趯趯毚免,還犬獲之。彆人故意,餘揣測之”。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此正吳之信越也。臣聞之,敵不成假,時不成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將十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廟毀。刳腹絕腸,折頸摺頤,首成分離,暴骸骨於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係脰束手為群虜者相及於路。鬼神孤傷,無所血食。群眾不聊生,族類離散,逃亡為仆妾者,盈滿海內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資之與攻楚,不亦過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