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撐著入夢儀把身材後仰,擺出一副“你奈我何”的姿勢:“除非你承諾我一個前提。”
“這會對你的調查事情產生幫忙嗎?”調查員不自發的咬了咬牙,這是一種感到壓力的潛認識反應。
但實際上,這個題目隻是用來粉飾的“屋頂”,而我將要提出的前提,纔是我真正想要的“天窗”。
“據我所知,王強曾設想一場針對本身的行刺,促進了您被履行應急預案,如果是對調查有幫忙的正向目標,為甚麼他不通過正規路子呢?”
最首要的是,我幾次察看劉曉星的時候,她都冇有任何神采、或是任何下認識的身形特性。
調查員對我的答覆冇有任何反應,而是直接轉頭去看劉曉星,後者則是悄悄的搖了點頭。
五六個題目後,調查員捏著眉心歎了口氣,這意味著他已經籌辦放棄了。
我坐在入夢儀上晃了晃腿:“如你所見,我感覺這就是王強的目標。”
調查員暴露感興趣的神采:“是甚麼?”
我不假思考的點點頭:“我曾向王強探聽過劉曉星,但他當時的反應很奇特,像是曉得甚麼卻不肯意說,以是我以為是有乾係的。”
“011號察看者,您彷彿對現在的局麵有些曲解。”
我在心機層麵上給了調查員最後一擊,隨後在他規複沉著之前,又給了他一個但願:“但如果你承諾我一個前提,我能夠把我曉得的都奉告你。”
我曉得機遇來了,隨後當著他的麵,“偷偷”看了劉曉星一眼:“我體味的資訊大多是碎片化的,不如你先答覆我幾個題目,或許能讓我把那些資訊串連起來。”
“你如許就太冇誠意了吧?”我皺起眉頭一副不悅的神采,實在內心已經笑出了聲。
“……曉星的身份和王強無關,乃至和‘察看者打算’無關,以是我無權向你流露。”
我第一次扣問劉曉星的身份時,確切是出於獵奇,但我並不是必然要曉得。
我看在眼裡也鬆了口氣,同時冷靜地在內心感激王強。
“……”
等了半分鐘擺佈,調查員還冇有提出題目。
“我說我不曉得,你信嗎?”
她冇法讀心,隻能給出“真”或“假”這兩種判定,至於“真”有冇有實際意義,“假”又埋冇了甚麼,全都需求調查員本身闡發。
我嗤笑一聲,緊跟著又嚴厲起來:“思疑和假定是你的自在,但如果冇有證據,我仍然隻是一個共同調查的合法百姓。”
調查員的眼神閃動起來,這意味著主動權已經回到我的手裡。
調查員彷彿發明我有所發覺,再開口的時候,節拍較著慢了下來:“查出【大災害】的本相,是全部項目組、乃至全人類的目標,但這和應急預案有甚麼直接聯絡嗎?”
“我明白您想坦白的表情,但這是冇有需求的。”
劉曉星點頭,因為我說的仍然是“誠篤的廢話”。
這是一個思惟圈套,隻要調查員被“但願”吸引重視,就會下認識的忽視其他方向——淺顯來講,就是上頭了。
“我甚麼身份?”
調查員重新看向我:“您確切不會曉得應急預案的內容,但在您被履行應急預案之前,王強有冇有明示、或者表示,讓您幫他完成甚麼事情?”
他中計了。
調查員此次冇看劉曉星:“這和王強有乾係嗎?”
以是在我發明合作合作的縫隙以後,再提出近似的題目,都是對調查員停止心機表示,讓他感覺這個題目對我來講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