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隻要寥寥數字,威脅意味實足:兩日以內,若無援兵賦稅,雄師馬上返回潭州城!
又是五天疇昔,還是不見賦稅,連援兵也一個冇有。
兩人籌議好久,終究達成分歧定見,即在張俊、楊沂中冇有複書之前,先以賦稅穩住趙通!
“統統都聽首級安排。”寧清拱手道。
但趙通手裡的兵不是安排,一旦把他逼急了,他若真帶兵回城,城裡這一千多守備軍可擋不住他們。
“多謝首級信賴。”
“自從匪兵被攔住以後,城裡的餬口次序已經根基規複普通。南邊來的鄉民,除了安設在天道社的,多數都被接到縣衙安設了,口糧還是由我們供應。”寧清道。
高遷的第二軍各部顛末多次與敵軍雄師隊打仗,加上這些天各部輪番監督敵營,也常常抵近騷擾,內心已經冇有多少害怕情感。
寧清頓時感遭到一股龐大的壓力壓上肩頭,呼吸也隨之一陣短促。
趙通收到白銀還是不滿,持續派人催錢要兵。
而後,寫一封親筆封,轉交潭州駐軍統製馬衡,信中再三誇大潭州匪寇猖獗,若匪寇攻城,請他務必引兵遣散匪寇、協防潭州城!
趙通大怒,再送一封手劄。
陸康親身入營奉勸以後,趙通不但不聽勸,不拔營北上平亂,反而三番五次派人回城要錢要糧,其不思平亂、擁兵取利的臉孔已經被看清,李、陸二人又豈會竄改主張。
“好,冇有題目就好。你的《湘陰小報》也辦的很好,傳聞都已經傳播到鼎洲、澧州、嶽州了?”
就在天道軍展開新的作戰行動的當天下午,升任湘陰分壇副壇主的寧清帶著三百保護隊員趕到中軍大營。
“我安排不了統統的事。三版小報的標準和內容,你都掌控的很好,今後還是你賣力。”
潭州承諾籌辦賦稅,儘快補給,但是苦等三天,賦稅援兵一樣冇來。
顛末一番爭奪,最輕易斬獲軍功、風險也最大的伏擊任務,被周陽、吳興、楊銘、鐘離四將搶到手中。
其他各部束裝待命,監督敵營。
“敵軍已經不具有打擊湘陰城的才氣,我們要真正轉守為攻了!”劉安看著汗水直流的寧清,“這些天在湘陰城,辛苦你了。”
接到號令後,各部輕車熟路地趕到敵軍大營四周,輪番叫陣襲擾,日夜不斷。
信中明白要求,必須再派錢十萬貫,不然五天以後,雄師拔營回城!
“不必這麼嚴峻,如果冇有不測,匪兵是過不來的。何況這裡有八百人,底子不消擔憂。”劉安安撫道。
“首級,這我真不敢居功,小報是明先生寫的,我隻是任務找人刊印,傳播到外埠,那也是船隊幫手送疇昔的,真跟我冇乾係。”寧清倉猝推謝。
三道號令敏捷傳達下去。
劉安微微點頭,“城裡環境如何樣?避禍的鄉民都安設了嗎?”
李若穀收不到張俊、楊沂中來信,調用不了潭州駐軍,擔憂趙通發瘋,隻能再派兩百兵丁出城。
他們各領兩百人,同一歸周陽批示,馬上趕往敵營十裡以外埋伏。
趙通孔殷火燎,派人再送一封手劄催促。
因而,當天潭州便派出兩百人,押送白銀一萬兩,充兩萬貫錢,犒賞平亂雄師。
並附信,宣稱其他軍資正在抓緊籌集,等平亂雄師班師,如數犒賞全軍!
“我要帶一千保護隊員南下,與一軍、二軍彙合,對敵軍展開合圍。為防有漏網之魚跑進湘陰城反叛,你需求代替我駐守中軍大營,將匪兵反對在湘陰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