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便表示懷素收了匣子,一旁的於媽媽見狀,曉得她們這是有話說,便對沈媽媽笑道:“行了,人我也帶到了,傳聞老姐姐這裡有好茶,少不得我要叨擾一碗。”
但傅珺卻曉得,當日之事乃是報酬,便那天是沈媽媽陪著也斷躲不開的。而正因為涉江與迴雪在場,她們的明淨便也被證瞭然。是以她不但要去看望她們,如有機遇還要救她們出來。比起其她人來,這兩個較著用來背黑鍋的人,倒是更值得信賴。
這一日,傅珺與王氏漫步返來。正在看新來的衣裳料子,又籌議著開春打些新的頭麵,忽有小丫頭來報,說是前頭謝閣故鄉裡來了人。先去了榮萱堂拜見,過一會子便要過來看望王氏。
王氏亦道:“恰是呢,我也不敢叫棠姐兒出門了。這邇來外頭也不承平。”
傅珺忙安撫她道:“娘放心,我今後再不出門兒了,就在家陪著娘,等娘給我生個小/弟/弟出來。”
“你們太太身子可好?女人可好?家裡人可都好?”王氏便問道。
沈媽媽亦是麵帶憂色隧道:“這但是功德。太太在京裡身單力孤的,有個親人也好有個依托。”
待於媽媽陪著蔡媽媽走了以後,王氏便叫懷素將拜匣拿了過來,裡頭是一封信,倒是謝太太寫給她的。王氏一麵看信,一麵便對沈媽媽歎道:“素昔我隻當與曉表姐再無來往的,冇想到卻在京裡又遇見了,真真是造化。”
沈媽媽便笑道:“早曉得你會這麼說,已經叫小丫頭沏好了,且隨我來吧。”說完便引著於媽媽去了中間的耳房裡自去吃茶不提。
這裡蔡媽媽便斜簽著身子坐在錦凳上,王氏與她絮絮地說著話。
傅庚比來非常繁忙,每天天不亮便去上朝,常常要忙到晚間方回,整日裡來去倉促的。
王氏便笑道:“你們家女人才喝采哪,嘴巴又甜,又會說話。等天暖了便叫她來玩。”
一晃眼間,近半個月的時候便疇昔了。
王氏便道:“能續上這頭親戚便已經很好了,旁的目下說還早著些兒。”
傅珺聞言抖了抖。她不成想整天被謝亭掛念著,那可不是啥功德兒。
那位媽媽一見王氏,立即上前見禮道:“見過傅三太太。”
沈媽媽搶先便迎了出去,親手打起錦簾。將於媽媽並一名穿戴繭色綢襖兒的媽媽讓了出去。
蔡媽媽忙道:“傅三太太折煞老奴了。”說罷便取出個拜匣來,躬身道:“我們太太叫將這個交予您。”
王氏的身子已經大好了,那下紅之症早在魯醫正妙手之下止住了。魯醫正便叮嚀王氏,叫她無事便多出屋子逛逛,於今後生養無益。傅珺便每日陪著王氏漫步,也不出院子。便在秋夕居裡沿著迴廊走上一圈。走到東角花壇那邊便折返來,倒是既穩妥又好散心的體例。
王氏聽了這話,便想起傅珺走失的事情來,一把便將傅珺摟了過來,連聲道:“阿彌陀佛,還好我們棠姐兒冇事。”說著又將傅珺摟得更緊了些,一臉的心不足悸。
王氏便笑道:“勞媽媽跑這一趟,這大冷的天兒,可辛苦了。”
王氏對此隻作不知,暗裡裡卻對沈媽媽道:“此事以後,這倆丫頭對棠姐兒敢不效死爾?”沈媽媽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