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王晉又轉向唐家兄弟,強打起精力來笑道:“我的書房便在前頭,若賢昆仲不棄,便請去坐坐喝杯茶吧。”
“四丫頭來啦。”傅珺一進書房大門,王襄便笑著道。
那知名男屍穿著陳舊,掌有厚繭,一望而知不是有錢人。而如此落魄的男人,卻身懷如此精彩的金釵,臨死前還將金釵藏進傷口裡,至死也不肯讓人搜出,這已是非常奇特。更何況這釵子的釵尾另有表記,那表記又是一個“傅”字,王襄如何能未幾想?
王晉聽罷一想,也隻得如此了,便點頭道:“也好,”又叮嚀道:“你諸事謹慎些。”
而令唐寂重拾此案的啟事,倒是因為他收到了王襄的密函。
傅珺走進玄圃的院門後,立時便感遭到了這類隱蔽而嚴峻的氛圍。
唐氏兄弟倒是比王晉曉得的事情多些,也模糊明白王襄與唐寂此舉的企圖,現在倒是神情淡定。見王晉出口相邀,唐修便欣然道:“久聞滄浪先生藏書甚富,惜乎一向緣慳,是為憾事。今得子鶴兄相邀亦算是了結心願了,餘及弟自當往玄機室叨擾一二。”
誰想,那仵作在查驗屍身時。卻從死者身上一處極深的傷口裡,挖出了一枚金釵。
那閶閭巷是姑蘇三教九流最為集合的地區,偶爾產生個命案並不算希奇。身為姑蘇知府的王襄自是派了差役仵作等前去現場做了調查。
因涉江等人皆被攔在了門外,傅珺身邊並無人奉侍。她也不急,直起家後,便安閒取下帷帽置於一旁的小幾上,長袖輕舒,天然地撫了撫裙角,方端方站好。一舉一動皆透著一股說不出的伸展風雅。(未完待續)
王晉笑謙了兩句,便自帶著唐家兄弟轉去了玄機室。傅珺恭送他們分開後,亦隨小廝進了玄圃的院門。
這枚金釵做工極精,用料亦屬上乘,上頭還嵌著兩粒小指肚大小的珠子。那珠子雖久經蒙塵,又沾了血汙,卻還是光暈宛然,一看就不是淺顯的珠子。
唐寂此番親下姑蘇,確切是為了公事。這公事便是四年前上元節的那起兒童拐賣案。那件案子不但牽涉到了唐家,到最後竟是與一個奧秘構造有了連累。進而轟動了聖上。以是唐寂纔會特彆正視,乃至丟下京中的事物,藉著往姑蘇公乾的機遇,暗中查訪。
這不能說王襄的設想力過分於豐富,而是那釵尾所鐫的“傅”字,實在不能不讓人多想。
誰想,便在檢視金釵之時,王襄發明。便在這金釵的釵尾處,刻著一個極小的“傅”字。
現在,王襄與唐寂便在等著傅珺,一來是要她前來認一認釵子,二來則是另有些詳情要細問於她。
是以事乾係嚴峻,王襄纔會將王晉等人拒之門外,而玄圃表裡更是加了好幾道鑒戒,無關人等皆不得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