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串的拜師流程以後,李恪便算是恰是拜了岑文字為師。
拜禮、授幣、奉酒...
楊妃擺了擺手,讓貼身侍女瓶兒拿來了一個六寸見方的木箱,放在麵前的案上,對李恪道:“你不在時長孫無忌命人送來了一箱藥材,說是你大病初癒,還需細心調度。”
岑文字直白地問道:“未問殿下之誌?”
楊妃聽了李恪的話,點了點頭道:“岑先生雖官職不顯,但他能得河間王推許,想必還是很有些本領的,拜了岑先生為師也好,免得旁人惦記取你。”
李恪停下腳步,衝著楊妃一笑,道:“恪兒將這藥箱帶回臥房,置於床頭的桌案上,每日以此自警,而後行事與千萬細心,不得粗心。”
本日李恪所言,倒也叫他想起了本身往昔的模樣。
李恪照實回道:“還算順利,岑師已錄李恪入門牆,覺得弟子。”
李恪毫不躊躇地回道:“李恪雖幼,卻也知尊師之禮,李恪拜師後自當執弟子禮,奉養師長,三十年如一日。”
文人向來有傲骨,岑文字天然也不例外,岑文字自發文才政略不輸於人,又豈會甘心與秘書省的那些古板的藏書度過餘生。
李恪翻開藥箱看了看,人蔘、肉桂、茯苓、白芍...俱是些常見的中藥,並無甚麼不當,因而對楊妃問道:“長孫無忌與我們甚少來往,本日如何俄然這麼美意送來了藥材?”
岑文字聽了李恪的話,心中一陣震驚。
岑文字雖大器晚成,卻有王佐之才,善摩帝王心機,可比漢之子房、陳平。
並且李恪如果冒然拜房杜那般權貴為師,反倒會引發李世民的狐疑,與他倒黴。
這世上,哪怕是岑文字本身在內,也冇有任何人比李恪更體味岑文字的才調。
李恪溫馨地聽著楊妃的話,看著麵前的這箱藥,彷彿能看到長孫無忌當真他的麵在與本身說這些話。
岑文字那日雖未身臨光天殿,但也曉得,那日光天殿中儘是朝中重臣,內裡隨便挑出一人,都比岑文字官職要高,人脈要廣,李恪為何恰好選了與他隻稀有麵之緣,並且官卑職微的岑文字?
曾多少時,岑文字幼年時也曾如李恪這般逸興遄飛,但跟著他退隱蕭銑,卻為蕭家宗親所不容,接著又隨蕭銑一同降唐,幾經波折,現在不過一個秘書郎,他的脾氣已經垂垂內斂、低調,不複少年時那般張揚。
李恪天然曉得岑文字的意義,親王不比太子,親王雖能夠學從多人,但業師卻隻能有一人,本日李恪如果拜了岑文字為師,他日便不能再拜旁人了。
“殿下可知本日之舉意味著甚麼?”岑文字擔憂李恪年幼,不知本身所作所為的意義,因而提示道。
可現在長安政局六成握於關隴貴族手中,三成在山東門閥,而江南世家後輩在朝中為官者少之又少,岑文字作為江南世家後輩想要出頭,何其難也。
楊妃招了招手,將李恪攬入懷中,柔聲問道:“虎頭本日拜師可還順利?”
李恪回到了東宮宜秋殿,李恪剛到宜秋殿,還未及坐下好生安息,便被楊妃命人傳了疇昔。
“承蒙殿下不棄,岑文字願為殿下輔弼,助殿下一償所願。”岑文字冇有涓滴拖遝和造作,行禮拜道。
李恪問道:“甚麼話?”
自百年前侯景之亂後,江南世家後輩被搏鬥殆儘,而後一蹶不振,到了本日都未緩過氣來,江南文人想在朝中安身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