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鐵勒!

鄭元壽道:“自打殿下自請為質北上,陛下每日必以此自勵,不忘突厥奪子之恨,辱國之痛,勵精圖治,磨礪兵甲,隻待有一日將殿下迎回。”

李恪年幼,鄭元壽擔憂李恪不知輕重,輕易說漏了嘴,便未將真相相告,但李恪聽著鄭元壽的話,那裡還聽不出鄭元壽的意義。

以李恪的年紀,能看到這一步已經算非常可貴了,不了李恪接下來的話卻叫鄭元壽更加驚奇了。

李恪邇來一向忙於對於康家父子,有力用心,再加上他身在突厥,動靜閉塞,唐使北上他也竟是剛剛纔獲得的動靜。

鄭元壽來頭不小,大唐立國時有從龍之功,在大唐朝堂之上也是一號人物,李恪天然是曉得的。

試圖迎回李恪天然是不假,但所謂拜見頡利君臣恐怕就冇有那麼簡樸了。

鄭元壽回道:“臣此番奉皇命前來,所為不過有二:其一,是為與頡利可汗協商,迎回殿下;其二,是為拜見頡利可汗及其下諸臣。”

鄭元壽強壓這本身的驚奇,對李恪問道:“還請殿下叮嚀。”

鄭元壽道:“臣奉皇命而來,也是三日前才過的陰山。此次北使,溫相本已請纓為使,不過陛下顧忌溫相年老體弱,這才命下官走一趟。”

李恪此前與夷男打過交道,這夷男乃是個實打實的野心之輩,一向想反出突厥,自主為汗,而眼下夷男所害怕的不過是頡利的兵力。

鄭元壽雖是唐使,但李恪乃是皇子,在突厥便是代表了大唐,故而張元壽到了突厥並未急著去拜見頡利可汗,而是先來見了李恪。

鄭元壽回道:“殿下劈麵,臣不敢貪功,殿下如有甚麼話但請叮嚀,臣必然經心做到。”

鄭元壽雖是臣子,但位列九卿之一,官位不低,在加上他在中原世家中位份不低,李恪也不會有涓滴怠慢,李恪忙上前將鄭元壽扶起道:“鄭寺卿遠來辛苦,快快請起。”

“謝殿下。”鄭元壽道了聲謝,站起了身子。

“臣鄭元壽拜見殿下。”鄭元壽見李恪入內,俯身拜道。

李恪的話彷彿一隻重錘擊在了鄭元壽的心頭,叫鄭元壽心中一陣震驚。

拜見頡利君臣除了刺探動靜以外,恐怕另有誹謗拉攏之意。

李恪頓了頓,接著道:“如果拉攏突厥各部怕是行不通的,卻不知鄭寺卿可知鐵勒一族?”

李恪竟然聽懂了他的話?這隻是一個九歲的少年呐!

李恪聞談笑道:“溫相老驥伏櫪,竟也欲北上為父皇分憂,我大唐君臣如此,何愁突厥北患不平?”

唐使來的目標是甚麼,李恪不曉得,但他曉得,這對他來講終歸不是甚麼好事。

鄭元壽本來隻當李恪思歸,必然會提及關於他回朝的事情,可李恪的話冇有提及半個字關於如何迎他回朝的話,而是直指他所說的第二點。

李恪頓了頓,對鄭元壽道:“本王幼年,未參朝事,朝中要務天然不便插手,隻是本王在突厥也待了好久,與突厥君臣交道打地很多,本王在這兒有一個潑天功績,不知寺卿感不感興趣?”

欲破突厥,先離鐵勒,這是大唐朝堂上袞袞諸公在政事堂議政整整一日以後才得出的結論,現在竟從李恪的口中講了出來,這叫鄭元壽如何能不訝異。

此處雖是在突厥境,但大帳四周俱是李恪親信,李恪說到也不懼被旁人聽了去,說話也簡樸直白了很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