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番外五 薛仁貴(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冇有了

薛仁貴也是心頭一顫,緊接著,當即應道:“末將領命,必不負聖恩。”

有了李恪“使持節,實授”這句話,薛仁貴到了遼東,就是遼東真正的主宰,生殺予奪皆由其意,可見李恪對薛仁貴的信賴,對此行的正視。

以薛仁貴的官位,拜行軍大總管並不奇特,但是李恪的口諭中卻罕見地呈現了“使持節”、“實授”幾個字,這倒是有著其他的意義了。

李恪對薛仁貴問道:“聽仁貴方纔的意義,但是成心掛帥出征?”

一聲令下,血流成河,萬條性命,到時留於青史之上的名聲必不會好聽,乃至還會落得個屠夫之名,薛仁貴是李恪的親信愛將,已經年已五旬,在這個本該功成名就的年紀叫薛仁貴再背上如此罵名,李恪於心不忍。

“薛仁貴聽旨!”長久的沉默後,李恪俄然開口道。

李恪的意義也很直白,薛仁貴官拜右驍衛大將軍、汾國公,武將到了薛仁貴這個份上,早已不再需求通過軍功來證明甚麼了,讓薛仁貴保舉個資格淺一些的來博這個軍功,也背這個臭名,不必加於薛仁貴之身。

薛仁貴對峙道:“陛下,此去遼東不止是平亂罷了,更要威懾,要鎮撫,非朝中大將不成為之,末將自問在遼東另有幾分威名,故請掛帥,還望陛下恩準。”

李恪扶額,點了點頭道:“遼東之亂,起於朕以外祖父煬帝,盛於先皇太宗時,到了朕的手中,朕便要將他們完整安定,殺儘撲滅便是,不必再留於後輩了。”

大殿中,中書令王玄策,門下侍中岑長倩,尚書左仆射劉仁軌,尚書右仆射長孫衝,並幾位掛著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的重臣相互對視了幾眼,也都能猜到李恪的心機。

李恪會躊躇倒也不是因為彆的,隻是因為李恪很清楚,此番掛帥的主將可不是個好差事,是要殺人的。

薛仁貴道:“三韓人狡猾,麵忠厚奸者多,如果待安定三韓後背叛歸服,有待如何,再過十年必將再反,又與本日局麵何異?”

這一刻,殿中的宰相們都清楚,李恪畢竟是行伍出身的天子,固然行仁政、重文教,停戰事十餘載,但一朝怒起,他骨子裡要走的畢竟還是王霸之道,彆人是勸不得的。

待殿中的其彆人走後,偌大的紫宸殿一下子溫馨了很多,看似冷僻了下來,但熟諳李恪風俗的幾位宰相都曉得,常常這個時候纔是李恪真正做決策的時候,國中很多乾係天下萬民的決定都是在這類環境下做出的,至於朝堂之上,不過奉告罷了。

李恪把幾位宰相留下專議此事,明顯就是已經動心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冇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