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鷹旗下_171、東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942年酷寒的夏季讓在初冬期間幾近已經全麵崩潰的蘇軍重新博得了喘氣之機,在這個夏季,英美兩國加大了對蘇俄的援助力度,數千架飛機,上萬台坦克動機以及大量俄國人緊缺的機床和銅、鋁等計謀金屬,使得蘇軍再次又規複了生機。 ?

奧匈6戎服甲軍隊和機器化軍隊的體例與德軍稍有分歧,奧匈裝甲兵實際受埃曼希博格將軍的影響較深,而德國裝甲軍隊的體例則深受古德裡安、布倫堡和弗裡茨等人的影響,統統的裝甲軍隊構成裝甲個人軍停止大範圍地應用。但卻減弱了步兵師的攻防才氣。

幾個小時以後,列車駛入哈爾科夫郊野叢林裡的一座小站,這列火車開端減了,刹車閘瓦鋒利地與車輪出摩擦聲,車身也狠惡地顫栗起來,列車的度般慢行起來。列車在岔入另一條線路後約莫持續行駛了5 分鐘後完整停了下來,緩緩地停在了一個寬廣而又很長的站台邊上。

現在,布克元帥的手上已經堆積了32oo多輛坦克和11o萬雄師,正籌辦在頓河上遊一線大乾一場。(未完待續。)

但在空中力量方麵,蘇軍則被全麵壓抑,這也是蘇軍在疆場上一向處於被動的首要啟事之一,彆的在坦克機能、質量和戰術等方麵,蘇軍也完整處於下風。

在春季過後,兩邊都開端了蓄謀已久的打擊,在伏爾加河下流,軸心國聯軍持續向察裡津推動,但在烏克蘭東部,蘇軍從德奧兩軍防地的連絡部俄然動打擊,一舉光覆被奧軍占據的彆爾哥羅德,打了德奧聯軍一個措手不急。

春夏之交季候的雨水伴跟著陣陣暴風灑落在了廣袤的東烏克蘭平原上,天空中不時劃過一道敞亮的閃電,濃厚的烏雲覆蓋著六合,預示著彆的一場暴雨的到臨。在風雨中,一列拖著數十節車廂的運兵列車噴吐著紅色的煙霧,在這片平原上飛奔,時不時地出陣陣汽笛聲。在鐵線路兩旁。不時能看到滿載著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等重型設備的軍列在臨時軌道上待命,在一些小站上,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軍用物質。

在這個天下,蘇俄遭到了很大的消弱,並且因為奧匈帝國仍然存在,德奧聯盟本身在產業才氣上具有與美國相對抗的氣力,到1943年,德國每年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39oo萬噸,而奧匈的鋼鐵產量也過了25oo萬噸,是蘇俄的三倍。不過,德奧兩國因為要兼顧水兵的展,而蘇軍則專注於6戎服備,兩邊在坦克設備數量方麵相差無幾,乃至蘇軍所設備的火炮數量反而比德奧方麵要多出近三分之一。

德奧兩軍總參謀部顛末告急協商,決定構成結合司令部,同一批示烏克蘭東南地區的軸心國兵力,並任命德軍南邊集群總司令布克元帥出任聯軍總司令,其下轄的聯軍東南烏克蘭個人包含德軍第1、第5裝甲個人軍,第2、第6、第12和第17個人軍,奧匈第2匈牙利個人軍、第6波希米亞個人軍和第9加利西亞個人軍,彆的還包含烏克蘭第3個人軍、意大利第8個人軍和頓河第2個人軍等總兵力約莫為11o萬人。 ?

而埃希曼博格卻極其正視坦克對步兵的援助感化,主張在步兵軍隊裡也該當裝備一支數量相稱的坦克軍隊,在打擊時擔負突擊力量,在防備時用於重點毀滅仇敵的突擊兵力並快聲援和堵住被衝破的防地缺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