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營國防委員會委員兼陸軍總參謀長蔣作賓在段祺瑞以後作了關於1940年軍隊作戰、練習及兵工出產、設備的打算陳述:“……為包管我們具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按照國防委員會的決定,海本地軍將遵循德奧兩國陸軍體例,重新整編為43個個人軍,每個個人軍下轄6個陸智囊。此中,華北級東北戰區編成12個個人軍及1個水兵陸戰師。敵占的華東戰區編成4個個人軍,停止敵後遊擊戰。華中占區編成8個個人軍,華南戰區編成6個個人軍及1個水兵陸戰師。西北戰區編成5個個人軍,以製止蘇俄。西南戰區編成8個個人軍,籌辦入緬作戰。同時各戰區將各編練6至12個預備役師。兵工方麵,我們爭奪在1940年內為各戰區設備3個陸軍航空兵師。華北及東北戰區將設備6個陸航師,華中地區設備4個,華南地區設備4個,同時儘最大能夠為各戰區設備2個裝甲師。在整編完成後,各戰區將會具有2-4個裝甲師和3個以上的陸航師,為了保障運輸,本年,擴大飛機、坦克和汽車的出產是重中之重。”
“應當已經把握了德奧兩國的出產技術和工藝,太原鋼鐵廠已經試製出了合適製作潛艇的耐壓鋼板,我們將會先行試製兩艘,如果機能合適要求,在年底就開端停止大範圍製作。”陳紹寬說道,潛艇製作需求優良的船用佈局鋼,但需求有更好的延展性,這就需求增加一部分鎳鉻合金,這方麵的冶金技術來自德國,隻要太原、新餘和武昌三家鋼鐵廠能夠出產,並且產量都不大。
“水兵方麵的設備打算大本營方麵以為如何?”陳紹寬問道。
中國的潛艇技術引進於奧匈水兵的smub35型潛艇,其艇長63米,水上排水量為710噸,水下排水量為816噸,水麵航速18.6節,水下最高航速8節,續航力為8200海裡/10節,設想最大潛深為180米。武備為5具魚雷發射管(艇首4具/艇尾1具),照顧魚雷總數為12枚,也能夠照顧28枚水雷作為佈雷艇利用,彆的潛艇上還設備了一門75毫米船麵炮和1門20毫米高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