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轉向之時,“馮.德.坦恩”號的艦橋後部被擊中,飛舞的彈片紮進觀察室,第三槍炮官和測距儀中間的官兵當即陣亡。火焰在炮塔船麵上殘虐,顛末通風筒鑽進右舷引擎室,把冷卻器變成一攤渣滓。一樣的悲劇在每艘德國戰列巡洋艦上反覆著,6點53分,當他們肯定主力艦隊勝利轉向後,希佩爾帶領的第一窺伺艦隊已經幾近快變成了一堆廢鐵。
射控室的號令隻能用傳話筒公佈,再用電話傳達到炮塔。此時英國艦隊已經測定間隔,射擊更加集合切確。
手機用戶請到m.瀏覽。
俄然,英國戰列線的火線,一團龐大的火球騰空而起,隨之,“腓特烈大帝”號上響起一陣喝彩聲。
“阿金庫特!哦,天哪!”
不過,英國戰列艦的防備要比他們的戰列巡洋艦強很多,固然蒙受重創,卻不會等閒被擊沉。
現在,公海艦隊已經能夠儘力停止進犯了。德國的“國王”級和“凱撒”級戰列艦采取了與奧匈“伊斯特裡亞至公”級不異的前後3-2聯裝揹負式四座主炮塔佈局,當它們展開全數側翼火力,10門主炮一起停止齊射時,確切陣容驚人。
希佩爾中將的旗艦“呂佐夫”號一馬搶先,衝在最前麵,在它的正麵有16艘英國戰列艦,很快就被射中多發大口徑炮彈,一發15英寸炮彈直接擊穿了前部的安娜炮塔並且在內部爆炸,全部炮塔內部的官兵全數陣亡。炮室的發射藥著火,並伸展到上麵的輸彈艙。
6點47分,他們看到從旗艦“腓特烈大帝”上升起的旗語,德國主力艦隊已經完成了轉向,開端進犯英國艦列的前衛。此時,“呂佐夫”號上也升起了信號旗,哈德爾艦長批示旗艦開端帶頭向西北方向加快離開疆場。
“呂佐夫”號總計被射中15英寸炮彈10發,13.5英寸炮彈3發,12英寸炮彈10發,全部兵艦大火漫延,艦艏被炸燬,進水多達1500噸,前船麵幾近與海麵平行。塞德利茲中15英寸炮彈8發,13.5英寸炮彈6發,12英寸炮彈8發,魚雷1發,炮塔剩下一個,火焰升得比煙囪還高。
希佩爾很明白本身的號令意味著甚麼,帶領自已已經傷痕累累的戰列巡洋艦隊迎著仇敵麋集的炮火向英國艦隊建議突擊,這幾近即是去他殺。實際下水兵中將已經籌辦捐軀本身來調換全部主力艦隊獲得繁華的回身機遇。
希佩爾帶領戰列巡洋艦隊用性命為德國艦隊換來了戰機,已經完成轉向的公海艦隊主力與英國艦隊保持在約莫13000米擺佈的交兵間隔上,開端相互轟擊。17對28,德國人看起來還是處於絕對下風,但位於英國戰列線前麵的第二戰列艦分隊4艘“布希五世”級和4艘“獵戶座”級戰列艦間隔目標過遠,實際上已經不能闡揚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