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鷹旗下_六八、海軍計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海頓與英格諾爾元帥和斯佩大將商討的成果就是儘快完成五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製作工程,在這一級主力艦退役以後,就能夠具有充足的氣力與英國皇家水兵來一場真正的主力決鬥。對於戰艦的戰沉,李海頓的觀點也很奇特,“戰列艦就是一種拿來和敵手耗損的東西,比的就是產業才氣和國度氣力,隻要造的比敵手多,比敵手要快,就是再大的喪失,也會終究會獲得海上的勝利。為了獲得陸地權益,就是破鈔再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我們將戰役到最後!”這是“德文郡”號發還的最後一封電文。

還好,這個天下,因為李海頓的存在,德國水兵在恐懼艦期間並冇有因摸索主炮配置體例而走“六邊形主炮塔佈局”的彎路,這使得德國水兵的艦船設想師們在有限的預算內有充足的排水量為他們的主力艦設備上更大口徑的主炮,而不消減弱防備。

並且因為李海頓在戰前未雨綢繆地囤積了大量罕見金屬,德國人則不必因為冇有充足的優良鋼而不得不下停下“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製作,固然他們是以不得不動用了大量黃金儲備。“巴伐利亞”級的歇工對德國水兵的打擊是致命的,因為除了“巴伐利亞”級,他們底子拿不出能與英國人對抗的戰列艦。

這是一支強大的敵方艦隊,題目是大英帝國竟然發明本身並冇有充足的合適艦船去對於它們。除了十艘戰列巡洋艦,英國統統的裝甲巡洋艦、巡洋艦都不是它們的敵手,戰列艦又太慢,除了新銳了“伊麗莎白女王”級,但目前,也隻要“伊麗莎白女王”號方纔退役,並且為了對於奧匈水兵設備了380毫米主炮的新銳戰列艦,還去了地中海。

德國人另有膽量與英國人乾了一架,李海頓估計如果本身在麵對那種環境下,絕對是二話不說,掉頭就跑。

“找到它們,擊沉它們!”在其彆人未做出表示之前,本土艦隊司令傑利科爵士厲聲表達了本身的決計。

手機用戶請到m.瀏覽。

德國水兵在全部歐戰期間困守港內,並不是因為怯懦或是甚麼所謂的德皇的號令,而是一種彆人冇法體味的絕望:讓這些設備12英寸主炮的戰列艦去麵對設備了15英寸主炮的英國戰列艦,無異於讓他們去他殺。

李海頓一向留在德國,一麵是存眷著此次海上行動,另一方麵,則是與德國新任的水兵大臣舍爾大將持續切磋如何加快新艦的製作。他一向以為,海戰的成果就是水兵氣力的實在表現,以弱勝強隻是一些偶爾事件,固然人們會對此津津樂道,但真正決定海上勝負的還是在船台上。

“‘德文郡’號正在被兩艘奧匈戰列巡洋艦追擊!”這是從“蚊子”號上發還的陳述。

想想汗青上這些戰列艦的主炮尺寸:“德意誌”級和“拿騷”級是280毫米,其他的德國戰列艦都是305毫米,而英國人卻有九艘設備了343毫米主炮的戰列艦、五艘設備了356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和五艘設備有381毫米主炮的戰列艦,不要說德國的火炮製造技術搶先於英國之類的話。製造技術隻代表了射擊精度要略好過對方,但主炮口徑的龐大差彆卻實在的存在著,305毫米的炮彈最重也隻要460公斤,但381毫米炮彈的重量卻足足有920公斤,莫非920公斤重的炮彈和460公斤重的炮彈砸在艦身上形成的傷害會相差未幾嗎?想一想,當舍爾站在“國王”號上在麵對英國人劈麵而來的15英寸炮彈時內心所麵對的驚駭和顫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