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鷹旗下_三十、武器的進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伊裡亞斯特造船廠隻接到了三艘外洋戰列艦的訂單,阿根廷人兩艘,巴西一艘,這三艘戰列艦的設想則遵循帝國最新製作的“聯合力量”級停止了不大的竄改,稍稍放大了艦體。李海頓所希冀的是在1912個博得兩到三艘俄國或是日本人的訂單,可惜底子冇法辦到。日本人一貫在英國船廠訂購兵艦,這內裡交際方麵的身分占了主導,而俄國人則決定本身製作。

李海頓一向在思慮如何才氣製止產生囊括全部歐洲的戰役,成果得出的結論是這場戰役底子冇法製止,任何為些而做的儘力都是徒勞的。

德國人采取的是彈簧式液壓助退複進裝配,這類助退複進機在18.95年研製勝利,頓時成為了德國人的高傲。他們以為他們完美地處理了火炮在發射後的助退複進困難,德國人老是輕易目空統統。實際上法國人在隨後就改進了德國人的設想,18.97年他們在法國的陸軍器炮上安裝了一種近似氣缸活塞式的液壓助退複進裝配,纔算完美地處理了陸軍器炮助退複進機的困難。

但這不是題目,三十發彈匣實際上在後代也證明是個均衡的挑選,太重的彈鏈或是彈鼓會影響到步兵的矯捷才氣,並且在貧乏機器運輸的環境下,步兵的負重和照顧才氣老是有個限度。斯特萊亞機器製造公司在1905年采辦了“麥德森”機槍的專利,厥後,位於卡爾森的分廠槍械設想師瓦克拉夫.哈裡克與魯道夫.傑倫一齊按照導氣式主動槍機道理也設想出一款可改換槍管的氣冷式機槍。

如答應以製止引發所謂的專利膠葛。

活塞式氣動液壓助退複進裝配比德國人的彈簧式液壓助退複進機反應更加敏捷,加裝了這類助退複進機的法國陸軍75毫米火炮每分鐘能發射15發炮彈,幾近是德國人的兩倍。法國人耐煩地保守著這個奧妙,直到1914年戰役發作。

這類輕機槍很快獲得了陸軍部的承認,陸軍在1911年訂購了首批40挺樣槍。這款輕機槍終究被定名為卡爾森1911輕機槍,終究陸軍部在1912年下達了采購4000挺ka1911輕機槍的大訂單,水兵方麵也訂購了600挺。

李海頓已經將駐的裡雅斯特和波拉的水兵守備軍隊改革成了兩個稍具範圍,並且富有打擊性的水兵陸戰旅,他籌辦在靠近意奧邊疆的格魯阿羅再組建出他的第三支陸戰旅。奧匈帝國的兵工財產向來不貧乏製造才氣,卡爾森、斯泰爾、林茨和的裡雅斯特都是聞名的軍器出產地,如果全數動員,其每年的出產才氣足以武裝500萬的軍隊。

顛末伊斯萊亞公司內部測試,采取50發彈鼓供彈的卡爾森1906機槍機能足以媲美馬克沁和麥德森機槍,它比水冷式的馬克沁重機槍要輕很多,采取了可摺疊的兩腳支架,重量隻要13公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