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淩雲誌_第二百六十二章 邊報如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倫也派人聯絡了麒麟門,麒麟門倒是送回動靜,麒麟門這段時候也在主動聯絡中原武林各派以及招募官方鄉勇,儘力組建抗金義兵,現在已經募得中原義兵數萬人,一旦金宋開戰,便會由史文恭親率義兵,共同綠林盟北上抗金。

兩份軍報同日送到,趙佶頓時大驚失容,急召眾臣商討對策,但朝中多是昏聵無能之輩,又能有甚麼戰略,不過都是妄議罷了,有提遷都避禍者,有提割地賠款者,有提獻書請和者,一時眾說紛繁,大宋朝堂之上已是一片大亂。

張覺懊悔萬分,本身一腔為國之心,換來的倒是如此了局,張覺鬱憤難平,一怒之下橫劍自刎,一代名將報國無門,卻隻落得身首異處。

而趙雲、扈成則當即率軍退走,趕上王倫等人以後,也是馬不斷蹄,直接回奔梁山。

趙佶大喜道:“張、李兩位愛卿皆為謀國之臣,實是我大宋的肱骨臂柱,有此良臣忠心於國,朕心甚慰,本日所議之事,朕皆準奏,馬上發旨,依令而行,任人不得掣肘。”

朝議已畢,眾臣散去尊旨而行,隻要蔡京、高俅、童貫等人麵如土色,散朝以後也未各自回家,而是都聚到蔡京府中商討對策。

至於東邊一起,固然京畿中原之地的兵源不敷,但卻仍有兩處兵馬可用,其一便是前次進剿梁山後返回的劉光世一部,現在劉光世所部五萬人馬正在移防江南,離京隻稀有日,尚未走遠,可傳旨劉光世令其停止南下,當即還師北上,直奔河北抵擋金軍。”

高俅卻支吾不言,殿前副太尉宿景便出班奏道:“李、張二位大人所言極是,現在確是唯有誓死一戰方能保得江山不失,隻是近年來朝廷多方交戰,京畿中原之地的兵馬早已抽調一空,東京禦營兵馬也已經不敷三萬,並且還要拱衛都城京師,切不成輕動,現在實已是無兵可用。”

完顏宗弼本是帶領一支偏軍攻打幽州,以管束幽州的宋軍兵力,而完顏宗弼之以是能在此時趕來燕州參戰,倒是因為宋軍幽州守將郭藥師不戰而降,開城投敵。

張叔夜倒是平靜自如,隻道:“現在金國分了兩路雄師來攻,我也自以兩路軍兵迎他便是,至於說到兵馬,我大宋國富民豐,戴甲百萬,又豈能說無兵可用。”

趙佶又喜,趕緊問道:“既是有兵,就請愛卿調配,隻是不知愛卿所說的是哪兩路兵馬?”

張叔夜便道:“這西麵一起,有山西節度使姚古麾下大將王稟鎮守晉陽,現在已將金軍勢頭阻住,可保臨時無憂。

王倫在整武備戰的同時,也在等候東京的動靜,但多日疇昔,倒是毫無音信,不過這統統本也在王倫的料想當中,以是王倫也冇放在心上。

幸虧之前曾有周侗傳信,使得梁中書早有籌辦,而河北禁軍當中也多有能征貫戰之將,宋金兩軍在燕州城外一場大戰,竟是難分難明,平分秋色,一時未有勝負。

趙佶聞得李綱、張叔夜二人之言,心中方纔平靜,便向高俅道:“高愛卿執掌太尉府,還應速速調撥軍馬,北上抗金纔是。”

東京固然冇有動靜,但北邊的諜報卻如雪片般飛來,先是金國威脅大宋朝廷交出叛將張覺,如若不交,便要揮兵南下,而宋廷軟弱至極毫無骨氣,竟以保持宋金兩國戰役大局為由,要求張覺歸去金國自首。

不過金軍兵鋒正銳,實非山西一鎮兵力所能抵敵,唯今之計,隻要抽調甘陝經略府的兵馬往援山西,此舉固然會形成甘陝邊地防衛空虛,恐為西夏乘虛而入,但為解燃眉之急,臨時也隻能如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