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以後,李瑾對身邊的一眾頭領說道:“各位哥哥先去領軍,全軍退後一裡,紮住陣腳。”
腦中策畫著,李應手上倒是不慢,從速將祝朝奉扶起來,說道:“朝奉德高望重,李應不過一鄉野財主,怎敢受朝奉如此大禮?”
步軍在前,馬軍居中,李瑾領著中權親衛押後,今後退出一裡擺佈,佈陣以待。
李應身邊一個與他差未幾年事的男人,也是一身披掛,手中一把樸刀,生得倒是闊臉方腮,眼鮮耳大,貌醜形粗,此人麵相粗陋,也有詩為證:
李應行禮說道:“朝奉不必多禮,我三家結成聯盟,守望互助,朝奉派人來請,我天然不能袖手旁觀。”
祝家莊的莊丁都穿戴土黃色背心,上麵繡著一個祝字,兩莊之人倒是涇渭清楚,輕易辯白得很。
“我曉得。杜興兄弟,你叮嚀下去,叫莊丁們留個心眼,我們隻是來個祝家助陣的,等會不成一味猛衝,跟在祝家莊丁以後便好。”李應點了點頭,隨即對杜興叮嚀道。
李應身後的杜興見到兩人的表示,心中暗笑:“昔日還覺得這祝家三兄弟多麼兄弟情深,現在看來也並非是鐵板一塊啊,異日等祝朝奉一死,不知要鬨出如何的風波來?”欒廷玉也重視到了本身兩個門徒的表示,心中也是感慨,不過這乃是祝家家事,他不過一個西席,雖與祝家三子有師徒之誼,卻也無話可說。
“是!”除蕭嘉穗以外,一眾頭領各自打馬分開,幸虧軍士練習有素,固然停止了一次長久地衝鋒,但在各營都頭的束縛下,陣型冇有竄改,一眾頭領很快找到本身的部下。當然,此次隻是小軍隊作戰,又是鬥將需求,一眾頭領才都聚在李瑾身邊,今後雄師團對陣的時候,他們都是要一向統領著本身的部下的。
當下,李應和杜興先出莊與自家莊丁彙合,欒廷玉並祝家兄弟領著莊中五百馬軍並兩千精銳步兵出莊,與李應合兵一處,追著李瑾他們而去。
陣前搶先一員將領,身著精美虎甲,大紅披風飄起,身後認旗上寫著“梁山泊總兵都頭領”八個大字,想來是梁盜窟主李瑾。
“是,大官人。”杜興應了,回身叮嚀去了。
金銀絹帛尚且好說,不過是浮財罷了,地步倒是立家之本,以近年地價計算,這五百畝上好地步可就是近兩千貫,並且不是說你有兩千貫錢就能買到這很多上好地盤,將這五百畝地割讓給李家莊,祝家莊不說是大出血,起碼也能讓他們心疼不短的時候。
李瑾他們剛分開祝家莊門前,李家莊的人馬就到了,莊主撲天雕李應親身帶隊,怎見得李應好表人物?有《臨江仙》詞為證:
見到他們陣列嚴整,衣甲齊備,明顯是一夥精銳,細心察看,陣中馬軍起碼有一千之數,李應更是心中一凜。
祝朝奉身後的祝虎、祝彪的神采當即就不太都雅了。遵循朝廷法律,父母活著時,後代分炊是要被問罪的,但是比及今後祝彪立室,祝朝奉逝去以後,三兄弟必定是要分炊的,屆時這五百畝地的賬又該如何算?
李應披一副黃金鎖子甲,前後獸麵掩心,穿一領大紅袍,背胯邊插著飛刀五把,頭上鳳翅盔,手上拿著一把點鋼槍。身後一麵認旗,上書鬥大“李”字。
他這麼一說,終因而果斷了李應出戰的決計,如果事成,能得五百畝好地,即便是力有未逮,也能獲得百畝好田。李應這就是對本身這一身本領的自傲了,未曾想過自家失手被擒的能夠,更不消說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