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趕快將他扶起,和顏悅色地說道:“無需如此多禮,你二人好生相互攙扶,便是老夫所願了。”
楊雄從州府返來,看到後歉意地說:“有勞兄弟操心了,我這個當家人卻去忙公事了。”
石秀道:“哥哥放心自去,天然兄弟替你摒擋。”
石秀上前,一撩便將張保挑翻在地,轉刹時抽出一扁擔,直擊得張保如受重擊,一佛昇天般痛苦,隨後一腳踏在其胸口,疼得張保倒地不起。接著,石秀扁擔一翻,輕巧扒開一人,一腳側踹,又將一人踢倒在地。他擺佈橫掃,勢不成擋,又打翻兩人。世人見石秀如此短長,嚇得慌鎮靜張四周遁藏。
本來那人名叫楊雄,乃河南人士,因叔伯兄長調任薊州知府,故而前來薊州投奔。新任知府亦識得他,便委以兩院押獄節級之職,併兼任市曹行刑劊子。
喜好水滸豪傑傳說請大師保藏:水滸豪傑傳說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楊雄去了。石秀安閒門前辦理。隻見一個年紀小的和尚揭起子入來,深深地與石秀打個問訊。石秀答禮道:“師父少坐。”隨行和尚背後一個挑兩個盒子入來。
石秀自知莽撞,跪地要求潘公諒解。潘公趕快扶起他:“明日請和尚來做功德,還要煩請你照顧一下。老夫年齡已高,熬不得夜,以是一併奉告你。此後不必多疑,儘管放心度日。”
潘公聽後,連聲伸謝,隨即遣人殺豬宰羊,購置豐厚的酒菜,熱忱留石秀用飯。潘公見石秀身材高大魁偉,邊幅粗暴豪宕,心中暗自歡樂:“我半子能得你如此豪傑互助,也算不枉此生了。有你在,中門出入,誰敢淩辱於他。我傳聞你尚無安身之所,無妨就在此落腳吧。”
楊雄本是他鄉之人,前來投奔兄長,一時無處居住。後經人舉薦,他娶了此地原押司的遺孀潘巧雲為妻,入贅潘家,自此有了嶽丈的宅邸安身。
石秀還了一禮,入內叫來潘公。兩人一同出來相見和尚。隻見那和尚喊道:“乾爺,何故比來不來敝寺上香了。”
潘公聞言,笑著說道:“老夫本也是屠戶出身,隻因如本年齡已高,有力再籌劃此業。我這半子呢,又身負官府調派,得空顧及。那邊門另有一處鋪子,設施齊備,你若不介懷,本錢老夫能夠借與你,我們兩家合作,也可謀得一份生存。”
如此這般,石秀在薊州便有了依托。他既能賣豬肉贏利贍養本身,又有了落腳之地,更有了身為監獄節級的兄弟楊雄。而楊雄也有了得力的幫手,那些常日裡吆五喝六的軍漢,見了石秀也短了半截膽氣,隻因石秀不分青紅皂白,隻要哥哥楊雄受氣,便是一頓好打。
潘公對這位上門半子甚是虐待,言聽計從,視如己出。楊雄與石秀結拜後,便攜其歸家,向嶽父大人引見,並將本日之事詳細奉告潘公。
次日,和尚公然挑著經擔而來,安插好壇場,擺放好佛像供器,木魚蒲團,香燭黃紙。石秀前後繁忙,接待安排,又讓廚房籌辦齋飯。
石秀答覆道:“家中曾以發賣豬羊為業,我也曾親手操刀屠宰,運營過肉鋪。”
和尚上前深深打了一個扣問:“我找乾爺潘公,送些棗子給他。”
楊雄見石秀仗義脫手,心中感激不已,兩人當即結拜為兄弟。又因兩人興趣相投,脾氣相合,故而乾係極其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