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46章 渭水下(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北逕甘亭西,在水東鄠縣。昔夏啟伐有扈,作誓因而亭。故馬融曰:甘,有扈南郊地名也。甘水又東得澇水口。水出南山澇穀,北逕漢宜春觀東,又北逕鄠縣故城西。澇水際城北出,合美陂水。水出宜春觀北,東北流注澇水。澇水北注甘水而亂流入於渭。即上林故地也。《東方朔傳》稱:武帝建元中微行,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遊宜春,夜漏十刻乃出,與侍中、常侍武騎、待詔及隴西、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下,故有期門之號。旦明入山下,馳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羆。上大歡樂之。上乃使大中大夫虞邱壽王與待詔能用算者,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及其賈直,屬之南山,覺得上林苑。東方朔諫,秦起阿房而天下亂,因陳泰階六符之事。上乃拜大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卒起上林苑。故相如請為天子遊獵之賦,稱烏有先生、亡是公而奏《上林》也。

又東太長安縣北。

又一說,交龍捧舉而機不發。但言,今不知其故處矣。

正月亭,民曰京都,其郭門亦曰東京都,即逢萌掛冠處也。第二門本名腐敗門,一曰凱門,王莽改名宣德門,布恩亭。內有藉田倉,亦曰藉田門。第三門本名霸城門,王莽改名仁壽門,無疆亭。民見門色青,又曰青城門,或謂青綺門,亦曰青門。門外舊出好瓜。昔廣陵人邵平為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種瓜此門,瓜美,故世謂之東陵瓜。是以阮籍《詠懷詩》曰: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連畛拒阡陌,子母相鉤帶。指謂此門也。南出東頭第一門,本名覆盎門,王莽改名永清門,長茂亭。其南有下杜城,應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門。又曰端門,北對長樂宮。第二門本名安門,亦曰鼎路門,王莽改名光禮門,顯樂亭。

渭水又東逕長安城北。漢惠帝元年築,六年景,即鹹陽也。秦離宮無城,故城之。王莽改名常安。十二門,東出北頭第一門。本名宣平門,王莽改名春王門。

又東,豐水從南來注之。

北對武庫。第三門本名平門,王莽改名信平門,誠正亭。一曰西安門,北對未央宮。西出南頭第一門,本名章門,王莽改名萬秋門,意年亭,亦曰光彩門也,又曰便門。第二門本名直門,王莽改名直道門、端路亭,故龍樓門也。張晏曰:門樓有銅龍。《三輔黃圖》曰:長安西出第二門即此門也。第三門本名西城門,亦曰雍門,王莽改名章義門、著誼亭。其水北入,有函裡,民名曰函裡門,又曰光門。亦曰突門。北出西頭第一門,本名橫門,王莽改名霸京都、左幽亭。如淳曰:橫音光,故曰光門。其外郭有京都,有棘門。徐廣曰:棘門在渭北。孟康曰:在長安北,秦時宮門也。如淳曰:《三輔黃圖》曰棘門,在橫門外。按《漢書》,徐厲軍於此,備匈奴。又有通門、亥門也。第二門,本名洛門,又曰朝門,王莽改名建子門、廣世亭,一曰高門。蘇林曰:高門,長安城北門也。一曰廚門,其內有長安廚官在東,故名曰廚門也。如淳曰:今名廣門也。第三門本名杜門,亦曰利城門,王莽改名進和門、臨水亭,其外有客舍,故名曰客舍門,又曰洛門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