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50章 漾水丹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白水又東,逕陰平大城北,蓋其渠帥自故城徙居也。白水又東,偃溪水出西南偃溪,東北流逕偃城西,而東北流入白水。白水又東,逕偃城北,又東北,逕橋頭。

閬水出閬陽縣,而東逕其縣南,又東注漢水。昔劉璋之攻霍峻於葭萌也,自此水上。張達、範強害張飛於此縣。漢水又東南,得東水口,水出巴嶺,南曆獠中,謂之東遊水。李壽之時,獠自牂柯北入,地點諸郡,充滿山穀。其水西南,逕宋熙郡東,又東南逕平城東,又東南,逕巴西郡東,又東入漢水。漢水又東,與濩溪水合,水出獠中,世亦謂之為淨水也。東南流,注漢水。漢水又東南,逕宕渠縣西,又東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鄭縣巴嶺,與盤餘水同源派注,南流,謂之北水,東南流,與難水合,水出東北小巴山,西南注之。又東南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又東南,入於漢。

昔郭淮之攻廖化於陰平也,築之,故因名焉。白水又東,雍川水出西南雍溪,東北注白水。白水又東,合空泠水,傍溪西南,窮穀,即川源也。白水又東南與南五部水會。水有二源,西源出五部溪,東南流,東源出郎穀,西南,合注白水。

丹水出京兆上洛縣西北塚領山,一名高豬山也。丹水東南流,與清池水合,水源東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於丹水。

東南過其縣南。

殷商之名,起於此矣。丹水自商縣東南流注,曆少習,出武關。應劭曰:秦之南關也,通南陽郡。《春秋左傳·哀公四年》,楚左司馬使謂陰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晉、楚之盟,好惡同之,不然,將通於少習以服從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阨道也。漢祖下析、酈,攻武關。文穎曰:武關在析縣西一百七十裡,宏農界也。丹水又東南流入臼口,曆其戍下。又東南,析水出析縣西北,宏農盧氏縣大蒿山。南流逕修陽縣故城北,縣即析之北鄉也。又東入析縣,流結成潭,謂之龍淵,清深神異。耆舊傳雲:漢祖入關,逕觀是潭,其下如有府舍焉。事既非恒,難以詳矣。其水又東逕其縣故城北,蓋《春秋》之白羽也。《左傳·昭公十八年》,楚使王子勝遷許於析,是也。郭仲產雲:相承言此城漢高所築,非也。餘按《史記》楚襄王元年,秦出武關,斬眾五萬,取析一十五城。漢祖入關,亦言下析、酈,非無城之言,修之則可矣。析水又曆其縣東,王莽改名縣為古亭也。而南流入丹水縣,注於丹水,故丹水會均,有析口之稱。丹水又東南,逕一故城南,名曰三戶城。昔漢祖入關,王陵起兵丹水,以歸漢祖,此城,疑陵所築也。丹水又逕丹水縣故城西南,縣有密陽鄉,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師所戍也,《春秋》之三戶矣。杜預曰:縣北有三戶亭。《竹書編年》曰:壬寅,孫何侵楚入三戶郛者是也。水出丹魚,先夏至旬日夜,伺之,魚浮水側,赤光上照如火,綱而取之,割其血以塗足,能夠步行水上,長居淵中。丹水東南流,至其縣南。黃水北出予山黃穀,南逕丹水縣,南注於丹水。黃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繢彩昂揚,黝焉若墨,故謂之墨山。今河南新安縣有石墨山,斯其類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赬壁霞舉,若紅雲秀天,二岫更加殊觀矣。丹水又南,逕南鄉縣故城東北。漢建安中,割南陽右壤為南鄉郡。逮晉封宣帝孫暢為順陽王,因立為順陽郡。而南鄉為縣,舊治酂城。永嘉中,丹水淹冇,至永和中,徙治南鄉故城。城南門外,舊有郡社柏樹,大三十圍。蕭欣為郡,伐之,言有大蛇從樹腹中墜下,大數圍,長三丈,群小蛇數十,隨入南山,聲如風雨。伐樹之前,見夢於欣,欣不以厝意,及伐之,更少日,果死。丹水又東,逕南鄉縣北。興寧末,太守王靡之改築今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