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買水出豫章艾縣。
應劭曰:洭水東北入沅。瓚注《漢書》沅在武陵,去洭遠,又隔湘水,不得入沅。洭水東南,左合翁水。水出東北利山湖,湖水廣圓五裡,潔逾凡水,西南流注於洭,謂之翁水山。口已下,東岸有聖鼓杖,即陽山之鼓杖也。橫在川側,雖衝波所激,何嘗挪動。百鳥翔鳴,莫有萃者。船人高低,以篙撞者,輒有虐疾。洭水又東南,左合陶水,水東出堯山。山盤紆數百裡,有赭嵒迭起,冠以青林,與雲霞亂采。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陵,有大堂基,耆舊雲,堯行宮所。陶水西逕縣北,右注洭水。洭水又逕含洭縣西。王歆之《始興記》曰:縣有白鹿城,城南有白鹿岡。鹹康中,郡民張魴為縣,有善政,白鹿來遊,故城及岡並即名焉。
耒水出桂陽郴縣南山。
縣有曆水,下注洣水。謂之曆口。洣水又西北,與洋湖水會。水出縣西北樂藪岡下洋湖,湖去岡七裡,湖水下注洣,謂之洋湖口。洣水東北有峨山,縣東北又有武陽、龍尾山,並仙者成仙之處。上有神仙及龍馬跡,於其處得遺永,雖神棲白雲,屬想芳流,藉念泉鄉,遺詠在茲。覽其餘誦,仍然息遠,匪直邈想霞蹤,愛其文詠可念,故端牘抽劄,以詮其詠。其略曰:登武陽,觀樂藪,峨嶺千蕤洋湖口,命蜚螭,駕白駒,臨天水,心踟躇,千載後,不知如。蓋勝賞神鄉,秀情超拔矣。
氵買水
洣水
又北過酃縣東。
瀏水出縣東江州豫章縣首裨山,導源西北流,逕其縣南,縣憑溪以即名也。
攸水出東南安成郡安複縣封侯山,西北流逕攸縣北,縣北帶攸溪,蓋即溪以名縣也,漢武帝元朔四年,封長沙定王子則為攸輿侯,即《地理誌》所謂攸縣者也。攸水又西南流入荼陵縣,入於洣水也。
贛水出豫章南野縣西,北過贛縣東。
又西北注於臨湘縣也。西入於湘。
西太長沙羅縣西。
東南過含洭縣。
又西北入於湘。
魏寧,故陽安也。晉太康元年改曰晉寧。縣在桂陽郡東一百二十裡。縣南西二麵,阻帶清溪,桂水無出縣東理,蓋縣邑流移,今古分歧故也。
又北過便縣之西縣故惠帝封長沙王子吳淺為侯國,王莽之便屏也。縣界有溫泉水,在郴縣之西北,擺佈有田數十畮,資之以溉。常以十仲春下種,來歲三月穀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溫水所溉,年可三登。其餘波散流入於耒水也。
鐘水出桂陽南平縣都山,北過其縣東,又東北過宋渚亭,又北過鐘亭,與漼水合。
漉水出醴陵縣東漉山,西過其縣南。
《地理誌》曰:洭水出桂陽,南至四會是也。洭水又東南流,嶠水注之,水出萌渚嶠之溪,溪水下賤,曆峽南出,是峽謂之貞女峽。峽西岸高岩,名貞女山。
瀏水
瀏水出臨湘縣東南瀏陽縣,西北過其縣,東北與澇溪水合。
縣有盧溪、盧聚山,在南平縣之南,九疑山東也。
耒水西北至臨承縣,而左注湘水,謂之耒口也。
累石山在北,亦謂之五木山,山方尖如五木狀,故俗人藉以名之。山在羅口北。氵買水又在羅水南,流注於湘,謂之東町口者也。
少孤,養母至孝。言語虛無,時人謂之癡。常與眾兒共牧牛,更直為帥,錄牛無散。每至耽為帥,牛輒盤桓擺佈,不逐自還。眾兒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即麵辭母雲:受性應仙,當違扶養。涕泗。又說:年將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飲水,可得無恙。如是有哭聲甚哀。後見耽,乘白馬,還此山中,百姓為立壇祠,民安歲登,民因名為馬嶺山。黃水又北流注於耒水,謂之郴口。耒水又西逕華山之陰,亦曰華石山,孤峰特聳。枕帶雙流。東則黃溪、耒水之交會也。耒水東流沿注,不得北過其縣西也。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紀念,情不極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