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寺人走的急了些,額頭上排泄點精密的汗珠。與德妃私語幾句後,徐行上前,望了一眼世人,輕聲緩說,聲音不大,卻滿座皆聞:“請世人落座!”
秦水墨伸手拉一把棘默連的袖子,恐怕這愣頭青惹出甚麼事端,朗聲說道:“詩詞之道,本就是見心見性,明悟本身之道。雖奪不得六合造化,卻也是質本天成,妙手偶得,正所謂書到此生讀已遲,倘若用來爭鋒鬥狠,本就落了下乘。”
張玉若聽得此言,心下一亂,又見尹南殤還是一派風騷蕭灑,麵含東風,倒不知該說甚麼了。一旁靖王尹成全見狀,淡淡一笑道:“五弟就是貪玩,想來是被不知哪家的女人拾了去。我這西域沉香木香盒倒是四時生香,可避百蟲,祛時疫,贈與蜜斯這等風騷人物也是它的福分。”
德妃娘娘正待點頭,卻見一個小寺人大步而來。
張玉若遠看一眼尹南殤,如畫端倪如同烙在心頭,不由小鹿亂闖,手心也冒出汗來。
張玉若早聽德妃娘娘提起,寧王自幼“血熱”,經常滿身發熱,盛暑之際最是難忍,現在這清冷珠倒像是為他量身定做普通,看來本身倒是與寧王非常的有緣。
一旁棘默連卻鑽了出來,如一道屏風擋在秦水墨與尹南殤中間,英挺的眉毛衝著尹南殤一揚道:“喂!我雲海國世子妃用得著你打賞?我天目山脈的寶石都用來鋪路了!”
秦水墨細細觀之,但見畫風簡練,用筆隨便,畫上畫的乃是三小我。此中一男一女相伴,那女子於遊廊以外回顧,似是望向遠處的幾支桃花,又似望一眼桃花畔的另一男人。兩男人均為背影,身形姿勢都超脫蕭灑。宣紙微黃,似有二三十年風景。觀其筆墨皆非名品,用筆氣勢也非本朝名家。隻是背部所托之紙和軸頭的用料倒是非常寶貴,看來此畫對裝裱它的人彌足貴重。整幅圖並無凸起之處,隻是那女子眼中神情似悲似喜,身姿側轉,三分留七分走,令人印象深切。
待走到執事寺人與諸位娘娘麵前,還不見任何人提出貳言,秦水墨隻得俯身拜下。
世人聽得這犒賞乃是一句話,更覺的本日究竟在出乎所料。
秦水墨卻顧不得看彆的,取過紙筆,挽袖低眉,瞬息之間便已寫成,恰是一首“釵頭鳳”,寥寥數十字寫的工緻,“紅酥手、黃滕酒,滿城秋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抱恨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世情薄、情麵惡,雨送傍晚花易落。晨風乾、淚痕殘。欲箋苦衷,獨倚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秦水墨看一眼尹南殤,還是那般清風霽月,風騷天成,彷彿未受王兄半點影響。
執事寺人卻已帶著一眾宮娥寺人將四副長軸紙卷懸在廳中,恰是前三甲和那三甲之上的手寫詩詞卷軸。世人上前一覽究竟。
“求各位天孫公子犒賞,玉若倒是不敢。隻是聽聞寧王殿下隨身帶的墨冰玉璃瓶有悠長保持瓶中香氣的服從,玉若大膽想以禦賜清冷珠作為回贈,不知寧王殿下可捨得割愛?”張玉若如帶雨梨花般嫋娜的身姿向寧王遙遙一拜,當真鮮豔嬌媚,賽過了一池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