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是棲山書院的,守門的校尉頓時一驚,趕緊放行。他們可不想獲咎棲山書院,朝中一大堆人是棲山書院出來的。
城門有兵士扼守,查抄身份和貨色,實在也是搜刮財帛罷了,是不是細作,是辯白不出來的。劉度等人,被攔了下來。
“拜見女皇陛下。”劉度卻承認了這位女皇。
“自是情願,必儘力以赴。”
“你們不歸去了嗎?那你們的地步也不要了?”
“先生所言是也。”楚明打斷了劉度的發聲。“吾自承認,吾之無能,讓治下百姓遭無妄之災。然藩王境內,各種掣肘,災害之時,竟無人可調,堆棧糧食亦無權自行調用。此次任務,一半在吾,一半亦在朝廷矣。”
“願聞其詳。”
“這位兄台,你們欲往那邊?”劉度看著一名老者問道。
“先生自是被天下人所敬佩,更是讀書人之表率。此次問責,亦是為天下人著想,此乃高義,吾等皆佩服先生之所為。如若先生真為百姓所想,那不煩去百姓中問問,問問他們所想。借先生之口,傳百姓所想。先生弟子百萬,必能傳救世之道於天下。”賈來和拱手說。
“讓先生見笑了,南州新立,一派冷落,南州百姓正辛苦度日。”棲山書院,舒柳珍天然是曉得的。
“有勞各位了。朝中官職,先生可任選。”
“不知陛下對我等有何安排?”劉度感覺新政各個方麵都很好,很成心機。
“看來,雲州正如那楚隆所說的那樣,已經快無藥可救了。”劉度無法的說道。
“皆是利國利民之政策,吾佩服。女皇陛下真是明君,南州百姓之福。”
“不消,疑人不消,如果被髮明瞭,反而適得其反。”
劉度一聽,沉默。南州新政,確切另辟門路,幾近全數都是利國利民的政策,作為前期穩定局勢,確切有很大的感化。
“那要不要派人……”
“那來一袋。”馬援說著買了一袋,分給劉度幾人。
“非本王固執,先生亦知削藩是為百姓著想,可百姓苦雲州久矣。在吾藩之地,尚可度日,如入雲州,恐食不充饑矣。”
“先生大義,先生所為,必被百姓稱道,吾國亦會為先生立祠,以頌先生之德。吾國想開設公立書院,以傳先生之思惟,望先生能出任院長之職。”
“我們就是出來買些吃食就走。”
“我們也不曉得去那裡,走一步算一步了,那裡冇有戰事,就在那裡停下,歸正那裡都是乾活。”
“無妨,有口飯吃便可。”
“教員,你看這裡的百姓,風景很豐富啊。即便在白帝城,也未見百姓售賣如此豐富的風景。”
在閩州待了些日子,劉度帶著門生們分開閩州,朝南州而去。
“先生,我這安排可對?”舒柳珍有些心虛,一個二品朝廷重臣,就隨便安排給了一個剛見麵的人,固然此人名聲在外,但也是傳聞。
“目前南州律法尚未完美,百姓教誨也極度缺人,先生可情願參與一二。”舒柳珍正愁各地書院冇專業人士參與。
劉度等人,終究進入了閩州,一起過來,也見到了被戰役摧毀的村落,肥饒的地盤燃燒著烽火,乃至另有絲絲的血腥味。流浪失所的百姓,相互攙扶著,往彆處避禍去。
“於民無益,百姓纔會支撐。吾等此次前來,皆為體味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