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裡,正進門的地上刻了一個大大的八卦圖,氣勢恢宏,彰顯著武當工夫的傳承。
“這個老夫倒是清楚。提及來,不過是吳王看您得了一門好婚事,心下妒忌,趁著清寧伯老伯爺去世,軍中勢利更疊之際,誣告老伯爺在軍中放縱部下貪慕軍餉,趁機奪了清寧伯府軍權罷了。”
姬館主把這些都看在了眼裡,曉得徐紀文謹慎謹慎,不由又對他刮目相看,小小年紀有此功力,還曉得深藏不露,將來必成大器。
韓家疑點重重,他們隻能將所查一五一十地寫下來,連同徐四爺的事一併飛鴿傳至武昌。
不過這會兒也容不得他說彆的,便隻好道:“天然是技高者得之,懦夫不如和我這位弟子比試一二,若一百招以內不輸於他,老夫便將懦夫的名號報上去。”
不過,用過飯姬館主還未返來,徐紀文等了一會,便感覺也不便久留,留了住址,歸去了。
可姬館主搭眼看了徐紀文一下,便曉得這那裡是甚麼拳腳不凡的懦夫,定是技藝高強之輩。姬館主意過的妙手如同過江之鯽,武功深淺,他還是能辨出一二的。
二人徒手對戰,很快分出了勝負,小五在八十二招上敗給了徐紀文。
徐紀文的事情終究走上了正軌,楚王的幾個部下都稍稍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把這位徐四爺安設好了。可他們卻獲得了關於韓先生的不為人知的事情:那本紅透半邊天的《徽商傳》裡,關於黎王意有所指的描述竟是出自這位韓先生的授意。
青崖先生看完皺了皺眉,道:“光化還這般藏龍臥虎,信上說他蒲月上旬去過自家位於神農山的田莊,他不會有甚麼不該有的發明吧。”
他又接著道:“不過,他如果冇有行動,且留他一命也無所謂,畢竟都城那邊局勢更加告急了,怕是過不了多久,那些兵都要轉移;可如果他自作聰明,就莫要怪我們心狠手辣了。”
他說完這一句,頓了頓,統統所思道:“吾感覺,他能夠是位故交。”
徐紀文見本身拿捏得剛好,既抓住了機遇,又不至於獲咎了人,也心下歡樂,和對他佩服不已的小五小六扳話起來。
“應當是的。”楚王沉聲道:“當時清寧伯府岌岌可危,若不是靳禦史仗義執言,恐怕伯府很能夠會被剝奪封號。他們感念靳禦史高義,可伯府本身難保,吾便派人去探聽了那位禦史的下落。”
旁小五由館主起了大名,喚作旁漢方,小六則是旁漢圓,兄弟倆一個十七歲,一個十六歲,練功十二年了,很得姬館主正視,此次一併推舉給楚王作王府侍衛。
可他話音剛落,一向沉默不語的楚王卻開了口:“吾倒不擔憂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