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繫統_第53章 /12.0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正在涼州待了7年多,叔公姚紹一家對母親和本身很好,叔公武勳卓著;大表舅姚震文采飛揚,娶大儒盧玄之女,有一子,是表兄姚方;二表舅姚聰好玩樂,分緣好,涼州各族都引其為友。王正此生本名王貞和,來了涼州後,對外就用了本身宿世的名字,貞和作為小字。

對答的兩人恰是涼州刺史府的仆人姚紹和他的老婆。姚紹,大梁前司徒姚堅次子,喜讀兵法,知兵事。暮年胡人兵變,盜匪殘虐,姚紹上書惠帝,請調涼州平亂。上準,其任涼州刺史,數年來,殺敵戍邊,剿匪平亂,軍功赫赫。

姚夫人抹了抹眼眶,歎了口氣,想到另一個不費心的,“另有貞兒,侄女現在最是愧對這個女兒,總感覺是受己扳連。貞兒本是王謝貴女,同齡的小娘子錦衣玉食,簪花弄樂,但是你看看貞兒,被你教成個甚麼模樣!整天打打殺殺,跑得無影無蹤。要及笄的娘子,都該籌辦出嫁了。”

阿正前兩年得我同意,能伶仃領兵後,就去斥地那勞什子商道去了。說是從洛陽沿渭河過隴關、上邽、過隴山,至金城郡,渡黃河,溯莊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沿途設了補給站,起了個名叫做洛姑支線。看她的興頭,跑完了東邊,還想去跑西邊呢。現在阿正已離家月餘,大抵快返來了。”

此時被唸叨的王正正在趕回涼州的路上。

永康十年,梁惠帝梁頌病逝,趙王梁益矯詔,以殺太子罪名,出兵收捕繼後嚴氏及其翅膀,廢嚴皇後為庶人,立惠帝元後次子、原太子幼弟梁越為帝,史稱梁平帝。梁益自封相國、大將軍,行攝政事,大肆肅除異己。

姚紹撫須大笑,“這夫人就不必憂心了,阿正誌不在此,茹娘那兒被女兒哄得服帖,一貫聽任她,”頓了頓,道,“我們姚家子嗣薄弱,父親隻要兄長和我兩個孩兒。兄長早逝,隻留下茹娘一個女兒。我有震兒和亮兒,何如震兒好文,一心拜在盧玄名下還娶了他女兒;而亮兒性子跳脫,當然聰明機變,可涼州虎狼之地,冇有武力,又豈能服人;倒是方兒,隨我,小小年紀,武勇過人,隻是莽撞打動,需求多加曆練。

而阿正,這孩子,當年但是這孩子提出要和茹娘一起分開王家,並讓茹娘來尋我,這幾年,跟著方兒一起習文練武,技藝竟不比方兒差,盧玄也對其獎飾有加。王讚這兩年能連續送手書到茹娘手中,也多是托了他這個女兒的福。

泰興十一年,涼州刺史府。

泰興四年,平帝下旨賜婚,侍中王讚休妻娶梁益長女新安郡主梁芙。王讚妻姚氏,祖父姚堅官至司徒,死於永康之變,父早逝,遂攜幼女王貞和投奔時任涼州刺史的叔父姚紹。

重生於這個期間已將近十五年,王正弄明白本身正處於一個汗青上不存在的朝代大梁,但是生長近似於汗青上的西晉,此生的父親王讚是一流王謝的世家子,母親姚茹出身二流世家,兩歲時祖父亡於永康之變,七歲時父親領旨休妻另娶,以後隨母親托庇於叔公。

“唉,真是作孽,我去瞧著,雙眼浮腫,麵色慘白,想必是才大哭過,強打的精力。我瞧了一眼那王讚來信,寫著‘雖奉對積年,可覺得儘日之歡,常苦不儘觸額之暢。方欲與卿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彆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複何由日夕見卿耶?俯仰悲咽,實無已無已,惟當絕氣耳’,真是好一番情打動天!那王氏子既如此癡情,當年又何必休妻另娶,攀附皇室?不過是父親受嚴氏連累,欺我們姚家式微罷了!隻是不幸侄女這些年還念念不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