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在一旁張望的翰林院學士,則忍不住嘀咕起來。
“都把耳朵豎起來,本王隻說一遍!”
一旁的趙楷,直勾勾的盯著韓木呂,光是仰仗韓木呂的反應,就認識到趙桓乃是有的放矢,而非平空扯談。
“周姓男人之家人,皆是難逃抨擊,其懷有身孕的老婆,一屍兩命!”
“何止!定王看似狂躁暴戾,實則城府極深,這類陳年爛穀子的贓事,對於童貫而言不值一提,是以定王從不提及。”
陳大友直接一甩袖子,底子不給韓木呂半點情麵。
在世人鄙夷不屑的諦視下,趙桓大袖一甩,嗓音擲地有聲,這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氣勢,令陳釗和王大全等人,崇拜非常。
“隨後,此賊仗著與陛下多有來往,在杭州愈發變本加厲,隻因周姓男人,背後稱其為宦官,便命人將其當街打死。”
陳大友鮮明已經是翰林院主戰派的黨魁。
可恰好韓木呂拿趙桓毫無體例,畢竟朝臣都已經“被動接管”了趙桓的暴戾做派。
但今時分歧昔日,趙桓已經一再證明其手腕之高超,城府之深沉。
現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皆是目瞪口呆。
蔡京調回這個節骨眼上,韓木呂可不能出任何不對,不然誤了蔡京大計,他萬死也難辭其咎。
不然,如何解釋趙桓那近乎變態的諜報才氣?
“汴京這麼多部分你不去,非要去戶部,你莫非忘了,王爺兼任戶部監察禦史?”
他冇有任何遊移,直接指著一眾童貫舊黨,大聲嗬叱起來。
韓木呂倒還算沉得住氣,捋著髯毛,故作深沉:“陳學士,做事留一線,今後好相見,破釜沉舟,可就冇有退路了。”
現在趙桓的企圖已經達到,他天然要竄改氣勢,逐步從孝子,朝著賢恭王爺過分。
在陳大友的帶領下,一眾翰林院學士,紛繁上前,對著童貫舊黨破口痛罵起來,擁王態度已經極其果斷。
六大權相已經被趙桓弄死一個了,剩下的五個,固然還是權勢滔天,但比擬之下,支撐趙桓這棵拔地而起的大樹,前程反倒更加敞亮!
這也是為何,陛下對趙桓越來越有耐煩,哪怕是逢場作戲,父子君臣二人,都要把戲演下去。
他乃至都冇機遇讓艮嶽衛士來對峙。
“嗬嗬嗬,不難發覺,定王隻提童貫在野時的舊賬,童貫進京任官時的爛事,卻絕口不提。”
就連那些聒噪的童貫舊黨,也冇了動靜。
“你們發明冇有,另有一層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