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釗固然怯懦,卻不傻。
朱璉視趙桓為恥。
趙石岩神采漲紅,這也不能怪他,畢竟被李銘壓抑的太久,一時候已經健忘該如何主持大局了。
“機不成失,失不再來。”
看著陳釗這份信誓旦旦的模樣,趙桓內心憋著笑,暗歎這小子雖說怯懦如鼠,但倒是個奸猾之人。
咱這位王爺,向來是說的比唱的好聽,真要脫手的時候,又是彆的一副嘴臉。
“而你用心掀起輿情,拔除李銘,攪散開封府的行動,也必然會成為暗保叛黨的鐵證。”
全部前堂,隻剩下趙桓和朱璉二人。
“不必了,這件褘衣挺好。”
說到這,朱璉直接往椅子上一坐,毫不在乎禮節,頭上的步搖收回嘩啦啦的響聲。
“差官儘損,李銘被廢,現在的開封府就是一個空殼子。”
趙桓看著長福的背影,內心暗罵,惡仆!說好的忠心護主呢?
朱璉緩緩閉上眼睛,她深知躲不過這一劫,就算是死,也要讓全部定王府,清明淨白,堂堂正正的分開。
一聽這話,趙桓不樂意了。
之前若不是他一向在暗中起鬨,輿情也不會醞釀的如此順利。
“既然我等目標分歧,皆是以重鑄大宋光輝為己任,又何必盟束縛縛限定?”
這般雷霆手腕,令他既佩服又害怕。
六賊死力分化架空君權,趙佶就算是再昏庸,也能發覺到些許端倪。
不過說到底,陳釗之流儘是投機分子,可交,卻不能厚交。
趙桓起家,拍了拍陳釗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好好乾,本王看好你。”
“既然王爺自甘出錯,本宮當然要與你……門當戶對!”
“後天中午,典刑市曹,本王天然會還北陲義士一個公道。”
不等趙桓說完,朱璉便冷冷打斷:“我當然不信!”
“好端端的,結甚麼盟?若主戰派忠心耿耿,為匡扶社稷獻力,本王天然是大力支撐。”
“常言道,好馬配好鞍,像本宮如許的女人,有衣衫遮體就夠了,失實配不上太金貴的衣裳。”
很明顯,趙桓擔不起“男人漢”這三個字。
“本王毫不會讓北陲義士抱恨而終!”
“叛黨的罪名,乃是陛下和童貫以及高俅,聯手烙印在此二人身上,就憑你也想昭雪?隻怕是異想天開。”
現在,卻揹負上了恩將仇報,背信棄義的汙點。
哼!自作孽不成活!
趙桓已經聽明白了,朱璉這是在諷刺他,倒置吵嘴,將那十七個義士的項上人頭,說成叛黨。
“換言之,這段時候,便是你重掌大權的絕佳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