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風飛揚_第377章 危險信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更令楊勇感到不安的是,邇來從宮中傳出動靜稱,幾個月前名義上是前去廣陵傳詔並回籍探親的內史舍人虞世基實則是奉父皇楊堅密旨,前去江南考查二弟楊廣這些年來撫綏江南獲得的各項政績的,並且虞世基不久前回朝後,在寫給父皇楊堅的稟報奏章中,盛讚楊廣文武兼備,撫綏江南有功,已使江南安穩融入了大隋的邊境。

但是,眼瞅著已過了蒲月端五,仍不見父皇有前去仁壽宮避暑的動靜,楊勇遂有些心急起來,密令他安插在大興宮中的眼線時候存眷天子、皇後的意向,隨時來報。

張伯和在幷州病亡的動靜由漢王楊諒派人回長安向楊勇作了稟報。張伯和未能遵循楊勇設想的那樣勸降張仲堅不成,在坐實張家謀逆罪名前就過早的病亡了,形成了死無對證的究竟,從而迫使楊勇不得不打消了本來的打算。

恰在這個時候,他安插在江南的親信,建康司馬夏侯福給他發來了一封手劄,向他陳述了廣陵張家的二管家張倉在嶺南通匪資匪的案情。楊勇看罷這封信,遂產生了操縱張倉通匪資匪這件事打擊楊廣,試圖通過坐實廣陵張家謀逆的罪名,給父皇楊堅形成楊廣貽虎為患,姑息養奸,撫綏江南不力的印象,以挽回對本身極其倒黴的局麵。

前麵我們說了,高穎罷相後,蕭子寶給楊勇獻上了三條應對之策以確保儲君之位不失,彆離是尋良醫醫治獨孤後的沉痾、向楊堅建言誅殺南陳後主陳叔寶和向江南富戶捐獻糧食彌補北境之需。

朝野儘知,張衡自楊廣幼年出鎮河北時就跟隨其擺佈,是楊廣身邊的頭號謀士,父皇在離京避暑前為何會俄然調張衡回朝改任黃門侍郎一職,楊勇不由得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又過了近半個月,終究有眼線來向楊勇稟報,天子已籌辦攜皇後、嬪妃們前去歧州避署去了。楊勇得報大喜,遂將蕭子寶等一班親信朝臣調集來東宮,提早向他們分撥了皋牢朝臣的差使,隻待天子、皇後的鑾駕一分開長安,便能夠分頭行動了。

但是,天不遂人願。張伯和被迫分開廣陵,解運糧食北上後不久,在路上染上了當時被視作是絕症的虐疾,勉強支撐到了幷州,向漢王楊諒交割罷所捐募的糧食後就一病不起,半個月後竟在幷州不治身亡了。

同虞世基在這份奏章中列舉出的楊廣為撫綏江南而采納的諸如推行均田製、親入佛門倡興佛教等各項行之有效的行動比擬,本身前幾日向父皇建言麵向江南富戶募征糧食的那道奏章實在不值得一提,反而有印證虞世基奏章,提示父皇在楊廣的管理下,江南已成為天下富庶之地之嫌。

楊勇之以是起首采取了蕭子寶的這一條戰略,概是以舉既能建立本身的事功,又可令他的微弱敵手,晉王楊廣與江南富戶之間產生衝突,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是,楊勇冇有想到的是,留在江南,幫手河間王楊弘主政江南的張衡接到朝廷下達的募糧旨意後,竟將捐獻糧食的差使集平分撥給了江南首富――廣陵張伯和一家承擔,如許一來,就使得楊勇誹謗楊廣與江南富戶的詭計落了空。

但是,在這以後短短的幾天時候裡,從大興宮麟德殿接連傳下的幾道聖旨完整打亂了楊勇的打算,並令他身不由已地墮入到了更大的發急和不安當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