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風飛揚_第392章 如何畫上這個句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校尉帶著楊淩、阿棠橫穿過朱雀大街,在城西先是找了家堆棧住下,而後單獨一人前去中書省來向晉王楊廣報信。

高昌不知甚麼時候躡手躡腳走了出去,小聲提示楊廣道:“殿下,王妃請您早些回府去。”

“我們地點的這座城池叫做大興城,是當今聖上開隋之初修建的。整座城池分為三個部分:城的正北部是宮城,是聖上和娘娘平常起居的地點;宮城以南是皇城,內設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以及十二軍衛等衙署公廨;你倆瞧見冇有,皇城被九縱十一橫共二十條街道分彆為一百一十二坊,居住在這些裡坊的人數傳聞多達百萬之眾呢。”

在此以後接連產生的事一再印證了他的這一預感:不管是被委以重擔,居京監國,還是選任位列六柱國之一的於氏之子於仲文充當晉王府長史,都向朝野通報著較著的信號――晉王要被委以重擔了。

不知為甚麼,楊廣此次北上任帥出征以來,與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所分歧,他一向有種激烈的預感:本身長達十一年的鎮撫江南生涯很能夠即將結束了。

提起楊廣與“雁巢”之間的較量,恐怕要追溯到開皇初年了,在近二十年的明爭暗鬥中,固然楊廣在張衡、裴蘊、李靖等人的幫部下,接踵克服了高青蓮、傲視兒、顧姿兒、蕭如水等微弱敵手,但卻始終未能全殲“雁巢”,而這一次,他通過幾年來的周到擺設,眼瞅著即將揪出陳叔寶這個“雁巢”最大的領袖了,可卻先是因裴蘊的急於求成錯失良機,繼而又因父皇采納本身將陳叔寶轉移到廣陵安設的奏章難以逼其自現本相,在此情勢下,如依裴蘊所說,遴派一得力人手潛入陳叔寶身邊,就必然能查出陳叔寶把持“雁巢”的證據,令他現出本相嗎?

楊廣方纔有一絲好轉的表情被裴蘊這番話粉碎了,神采又變得陰沉了下來,沉吟著說道:“衝之,你想過冇有,父皇為何會采納本王的上章,執意將陳叔寶留在長安?”

說話間,一條寬約百米開外,自北向南一向延長向城外的軒敞大街呈現在他們一行人的麵前。那校尉手指這條大街說道:“這條朱雀大街是長安城的中軸線,街東凡是叫做東城,呼應地,街西就叫西城了。”

待高昌走後,裴蘊才謹慎翼翼地將話導入正題,說道:“下官幾次思忖,仍然覺得在陳叔寶身邊安插得力的眼線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體例了。殿下如要在短期內告終此事,除此以外,下官實在想不出更好的體例了。”

楊淩雖說自穿越以來,也曾到過諸如廣陵、建康、廣州這些當時的繁華都會,可還是頭一次走進帝都長安。

幸虧劉方派來護送楊淩和阿棠的那名校尉是關中人,目睹得楊淩自打一進春明門,兩隻眼睛就不斷地東張西望,便主意向二人先容起了長安城內的佈局:

“下官恰好覺得,如果宣華夫人在看到殿下的那份奏章後,對朝廷如何安設其胞兄淡然處之,不置一辭,反倒有些古怪了。”裴蘊非常罕見地辯駁楊廣道。

楊廣當時正和裴蘊在中書省公堂上議事,傳聞劉方派人送楊淩來到了長安,一向舒展著的雙眉才略微伸展了些,轉頭衝身後侍立的高昌叮嚀道:“你去稟明王妃,本王今晚要請她吃天下最甘旨的湯餅……衝之,到時你也來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