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送三郎拜彆,返回驛站的路上,楊淩儘力回想著本身曾於何時何地說過要與三郎合股做買賣的話來,直到走到本身的宿房門外才恍然想起,早在大半年前,本身與陰全兩人在南下江南途中於山東曹縣與三郎初度相逢之時,三郎的確向本身提出過,要本身著力,她出本錢,兩人合股餬口,當時本身彷彿是冇有反對。
如許一處風景上佳之所,為何火食希少,閃現出一副破敗蕭瑟的氣象?楊淩心中迷惑不定,遵循向路人探聽到的成果來到天目湖畔獨一一座小小村莊裡,走到代阿婆居住的院門外,不由又暗吃了一驚:麵前這座青磚灰瓦、正麵開有兩扇黑漆大門,在整座村莊裡如同鶴立雞群般的劃一院落莫非就是家道已然敗落的顧家戔戔一介老仆所居之處嗎?
楊淩忙退後兩步,拱手答道:“叨教女人,顧沁兒是不是現居住在此,我是來找她的。”
“嗯,從她初度拜訪那天年起,也有多數個月了吧。”代阿婆因見小螢這時走了出去,便笑著請楊淩喝水道,“小哥,你從平陵驛趕來,口渴了吧,且咀嚼咀嚼我們這裡用白草泡的水滋味如何?”
“啪啪啪”,一陣叩門,院內傳來一個清脆的女子的聲音,問道:“誰呀?”
楊淩雖對茶道不是很熟諳,但嚐了一口代阿婆所說的白草水後就已確認,這清楚就是一碗茶水,因此回想起自他穿越以來,彷彿還從未見過隋朝人有喝茶的風俗,也冇見過期人用茶水接待來訪的客人,心中暗自猜想道:莫非是隋朝時喝茶尚冇有成為當時人們的一種餬口風俗,這倒不失為一個絕好的商機。
楊淩足足在院門外等了半個小時的風景,才見到兩扇黑漆院門再次翻開了,可令他絕望的是,這回從院內走出來的卻不是顧沁兒本人,而是由先前要他在門外等待的那位女人陪著位年約五十歲高低,麵相馴良的老婦人來到了門外。
因距“羊羊羊”湯餅小館正式開張的日子漸近,楊淩籌算到天目湖去走一趟,親身請顧沁兒到城中自家創辦的湯餅館做客,趁便也想劈麵向顧沁兒廓清曲解,規複和她的聯絡,便向驛裡請了半天的假,於次日一早從平陵驛解纜,單獨趕往了天目湖。
天目湖是平陵城外一處水麵甚為廣漠的水麵,距湖不遠就是平陵本地聞名的瓦屋山。楊淩曾聽平陵驛的驛差們說過,這座瓦屋山中早在南北分治期間就建有一座寶藏寺,傳聞南陳後主陳叔寶曾親臨寶藏寺向寺中和尚請教過佛法精義,是以這座寶藏寺稱得上是江南的一座名刹。
“吱呀”一聲,兩扇黑漆大門翻開了,從門內走出來一名年約十六七歲的女人,高低打量楊淩兩眼,問道:“你是來找我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