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背後另有五六人簇擁,揣其身份,該是張若虛弟子一輩。
“果然如此,我太乙門豈會偏安桐柏一隅,眾弟子豈不大家縱橫亂世、稱雄天下了。”
兼之此峰是中原“風水河”―千裡淮河的發源地,鼻祖盤古開天之處,聖夏禹王治水之地,太乙金星飛仙、王子喬修真之所,也是聖夏大陸道家修行的洞天福地之一。
峰頂甚是開闊。
見靈空領三人進得殿來,已有弟子與他們號召歡迎。
雲台觀便建在太乙頂之上,故上山之路比前麵上崗更是崎嶇,雖有石階拾級而上,但已不能縱馬疾行。
“哼,還記得二十年前我們的師尊嗎?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有何不同,你們一日不交出‘太乙三寶’,我們便一日不放過,太乙門永無寧日!”
突國軍人對婦人甚是體貼,而婦人神情冷酷,偶爾與突國軍人扳談幾句,與其彆人等並無號召交換。
其他擁戴之人另有二三十餘,皆奇裝異服。
“此乃鄙門曆代掌教所傳之物,即便是本門中人非掌教亦不成得之,況彆人乎?且江湖儘知吾派《長生經》隻餘上、中兩卷,下半卷失傳已久,不知所終。即便是敝人,也隻將太乙長生真氣修煉至第八重。”
觀其步地,技藝不凡之輩很多,少說也有三四報酬“武尊”以上人物,其他儘為“武狂”(三流妙手)、“武霸”(二流妙手)之類。
一座偌大的道觀如天上宮闕般聳峙在峰頂中心,觀內層層疊疊不知有多少學習建依山而建。俗話說侯門一入深似海,此觀不知比普通的官邸侯門還要幽深多少倍。
居中一人麵色慈愛紅潤,長眉低垂,白髮童顏,仙風道骨,恰是聖夏大陸武神級彆的人物――隋國道家第一人――太乙門掌教張若虛。
隻見一道巍峨的廟門,上書“太乙”兩個大字。
對峙的一方約莫稀有十人之眾。
一入觀門,便見觀內氛圍甚是嚴峻。
“如此說來,真人倒是擔憂我等修為不濟,把握不了你們這所謂的道家珍寶了。不如劃下道來,大師比試一番,再看看我等是否夠資格。”
話音未落,一個破鑼似的聲音凶惡狠地插話道:“兀那老道,少跟我們裝腔作勢,我們的來意你們莫非不清楚嗎?”
“桐柏山乃大陸聖地,為太古盤古開天辟地、禹王鎖蛟治水之處,傳說太乙金星及王子喬修煉飛仙之所及絕代兵家謀聖鬼穀子和張良隱居之地。”
再有一袋煙的工夫,便至峰頂。
張羽心中暗付,太乙門甚是氣勢,隻是不知氣力究竟任何。
一起倒有很多道家弟子沿山鑒戒,見有靈空帶路急行便未禁止。
“各位遠來是客,無妨先屈尊就坐,品品我桐柏山粗茶陋茗,然後再話前緣,可否?”
此人年事隻在五十高低,卻頭髮儘白,且留著斑白的山羊鬍子,揹負雙手,氣度不凡,彷彿為一文武兼修、智計多謀之士。
“《長生經》乃先祖張恒所創、係鄙門煉氣秘笈不假,卻非江湖訛傳煉之可長生不老、成不死之身。”
“冇猜想東至高國黑水劍皇傳人、西有蕃國密宗門下、金剛門弟子、突國世子、鐵國公主等八方雲集,妙手畢至,此盛況堪比二十年前在鄙門的那場嘉會了。”
其他小字輩們有的侍立師長兩側嚴陣以待,有的占有大殿四周以備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