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經_(十二)二難並而一生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是一條悠長的石子巷子,偶然有幾個台階,偶然是小坡,蜿蜒盤曲,像極了一條蒼原巨蟒盤伏在山嶺上、埋冇於林蔭間,一個灰色的身影行行停停,騰躍於小道上,動靜清楚。

在看到釋天發揮北鬥陣藉助雷霆之威破循環道後,山林中有一人微微點頭,撚了撚手中巨大的琉璃佛珠,容嶽在樹冠之上眉頭舒展,眼中倒是賞識之色,又有幾分可惜,剛要伸手收回雷火陣的陣樞寶貝雷火罩,彷彿想起了甚麼,緩緩閉上了雙眼,持續看著遠方,那座金碧光輝的大殿。

殘葉將粥喝斤,施了一禮,如有所思道“方丈多慮了,那件東西應當在貧僧這裡纔是,不是嗎?”這句話意味深長,彷彿有著某種深意。“當年一戰,雖勝猶敗,禍端難處,福源又種,現在看來皆是天必定,罷了,罷了,昔日殺孽太重,現在便任天道循環吧!”他彷彿累了,便捏了個佛偈,往閣裡走去。徒留殘陽上人站在那邊一動不動,沐浴在初陽中,彷彿一尊金佛,細心看去,他的眉眼間有幾分怨氣流散,久久才道了一句阿彌陀佛,心卻始終難安。

釋天內心不住的嘀咕,據藏書記錄容院處於天樞位上,從傳功閣山前巷子解纜大抵半柱香的工夫便可達到,而現在已日上三竿,本身走了足足半日不足,為何還未看到容院一瞥?山間中午比外界格外清冷,但未學一法的釋天實在有些累了,靠在路旁的石頭上便迷含混糊的睡去。涓滴不知在不遠處的樹冠上有兩位白袍和尚在遠遠的張望著,此中一名手持金剛杵,似瞋目金剛,雙眼一向盯著火線,不知是在看風景,還是在看風景中的人。另一名則捏著九顆如鵝卵石般大的琉璃佛珠,約二十五六歲的模樣,眉宇間有幾分豪氣,時而轉脫手中佛珠,卻並不發作聲響,時而看看日頭,微微一笑,搖點頭又點點頭。

“阿彌陀佛,這位釋天師弟資質尚好,未習術法便能在這循環道中消磨半日風景,實在不易,雖未看出此中玄機,今後容嶽師兄你多加教誨也便是了。”

釋天覺得雷電乃是這循環道中的一部分,本身毫無神通內力,剛好藉助其能力破陣,如此便萬無一失,卻忘了雷火陣的存在,因而在循環道消逝後,便自顧自的向前走去,涓滴不顧天上雷霆落下。

(十二)二難並而一儲存

老衲新塔,灰塵各歸。殘葉推開門,看著那抹淺灰色的身影拜彆,他端起地上的粥抿了一口,微微一笑,滿院的枯草便有了些許朝氣。

釋天正在清夢中,驀地聽到一聲驚雷自耳畔響起,立即翻身跳起,身後巨石已經化作了一糰粉末,另有一絲絲燒過的糊味兒飄零在氛圍中,他定了定神,看了看身上的舊僧衣無損,肯定了腳下還是是那條石子路,還冇來得及閃躲,便被接連而來的第二道驚雷擊中了右臂,在疼痛中他彷彿想到了甚麼,轉頭看去,來時的路和去往山下的路竟是驚人的類似,這更印證了他的設法――傳功閣中《上清誌》所記錄的護山九陣之一的循環道,此道可在方寸間安插,卻能夠困住道行不高之人的身魂,故而取名循環。此陣越走越遠,唯有倒行逆施四字方可破陣。但是礙於這雷光之阻始終難以破循環之陣,隻得來回遁藏尋求新變。

二十年來,讀經釋義居多,熬煉筋骨反而少一些,出了灑掃做飯,竟是消磨光陰了,釋天在雷火陣和循環道中感受體力逐步透支,彷彿這雷電成心識普通,跟著本身挪動......跟著本身挪動......釋天如釋重負,燦然一笑,擺開身形,學著陣書中的北鬥陣法,腳掌朝著相反的方向持續踏了七七四十九下,跟著他每次身影落下,都有隨之而來的驚雷在落腳處驀地劈下,足足四十九道驚雷落在了背後的石子路上,轟然間,門路逆轉,縮地成寸,統統歸於實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