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從懷中取出一封手劄,遞給沈綏。沈綏留她稍待,自拆了手劄來讀。看了第一行字,她就蹙起了雙眉。那熟諳的清雋不失灑然的小楷書體,非常懷戀的筆調,都明示著這封信出於誰手。
忠王書讀得很好,他的教員是賀知章、潘肅這些名流。他一向循分守己,除了脾氣外向了點,倒也冇甚麼缺點。
除了太子,三子忠王李浚固然一向冷靜無聞,但沈綏也存眷到了他。他的生母是楊淑妃,是出身弘農楊氏的王謝望族。這個兒子實在也不如何討賢人愛好,他的母親清心寡慾,已然削髮。而此子脾氣外向陰霾,沉默寡言,與賢人開暢外向的脾氣很不像。
蓮婢姐姐?你又玩甚麼花腔……沈綏有了不詳的預感。
更值得重視的是,沈綏從武官體係被摘出,放入了文官體係當中,她的散官頭銜,從武轉文。這或許意味著賢人對她的一種判定偏向。
就在同一天,慕容輔、劉成全也升遷了,慕容輔擢升門下侍中,劉成全升為刑部員外郎。慕容輔進入中心核心,劉成全也成為刑部要員。本來劉成全的官職實際上與沈綏是相稱的,他們一個是西京的司法官,一個是東都的司法官,現在,二人都成為了六品官,但是劉成全要比沈綏低了兩階。可見,賢人還是很看重沈綏以往的政績功績的,在這方麵,劉成全遠遠不如她。
元日大朝會,這毫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管是天子,還是臣子,實在都在熬時候。昨日守歲一夜未眠,本日天不亮就趕來上朝,年青人也受不住,更何況臣子中很多人都是上了年紀的白叟。沈綏身邊就有一名從七品的老禦史,正不竭地點著頭,沈綏真擔憂他會不會就此睡著。龐大的典禮正按部就班地停止著,先是皇太子獻壽,接著諸上公獻壽,然後中書令奏諸州表,黃門侍郎奏吉祥,戶部尚書奏諸州進獻,禮部尚書奏諸蕃進獻,太史令奏雲物,侍中奏禮畢,最後中書令又與供奉官獻壽,時殿上皆呼萬歲,沈綏也跟著拜倒,充了個口型,卻未聞出聲。
就在沈綏到差的前一天,沈家小院來了一名客人。閉門謝客多日的沈綏,竟然現身,與此人相見。但是這小我既不是甚麼達官朱紫,也不是天家貴胄,不過是個提著東洋刀的盲女。她徑直找來,執意要入內,若不是玄微子認出她是那日城門口的獨行客,怕是要被轟走。
唐玄宗的兒子們有兩次個人改名,最後兒子們的名字都是三個字,叫做李嗣X。厥後改成兩個字,全數用了三點水旁的字,傳說彷彿與山東大旱有關。最後,又全數改成玉字旁(王字旁)。
沈綏見到了當今的宰相——中書令蕭嵩,果然是儀表堂堂,美髯垂胸,身材高大宏偉,乃是少見的武相。
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曉得蕭嵩冇讀過兩年書,滿肚子的草包。暮年間,賢人曾想啟用蘇頲為相,但又不想讓擺佈曉得,恰逢蕭嵩時任中書舍人,正在宮中值夜班。賢人便招他來草擬任命聖旨。蕭嵩領命去了,翻找疇前任命聖旨的模板,照抄了一份交給賢人。賢人見其上有一句“國之珍寶”,想起蘇頲的父親名叫蘇瑰,便覺犯了名諱,讓蕭嵩將這句話改了。蕭嵩頓時嚇住,躲入屏風後,提筆半天不知該如何點竄。賢人等了半晌,不見蕭嵩出來,還覺得他改了甚麼驚天之文詞,走疇昔一看,卻見他汗出如漿,墨點汙卷,成果不過將“國之珍寶”改成了“國之珍寶”,當時賢人氣得痛罵他:“真是虛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