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誌_【資料:三清】(不用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氣化三清”最早出自許仲琳著的《封神演義》,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鬥法時,太上老君用一氣化出三個法身的故事。玄門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稱為太清境大赤天品德天尊,簡稱品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玄門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或說化身老子,後因呈現“一氣化三清”之說,由一尊神變成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雲笈七簽》又用之以寫三清之產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生三氣,……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老君修得氣兼顧,一體玄功各立名;同拜鴻鈞修品德,原是一氣化三清!"既然三元變生三氣,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天然即為三氣所化或為三氣之表現者。這三位天神實即後代所稱之三清尊神。故後代有”一氣化三清“之說,表白”氣“是構造玄門最高神的根基要素。一樣,最高神之下的眾神仙,也由“氣”所構成。如“玉帝,在玄門即三清之化。”即三清祖氣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表白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氣”是直接源自根宗.

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意味。《品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覺得和。”由知名大道化生渾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成致詰,故混而為一,”以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厥後玄門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是以“三清”尊神在玄門神仙體係中位為最尊,《玄門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今後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錄,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餘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瑤池,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便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此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神寶尊(品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玄門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瑤池,老君居之。”同時,玄門的三清尊神還反應了玄門“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按照《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關鍵》關於清微神位的記錄;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玄門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承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鼻祖太清品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品德派和正一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