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明月宋時關_第223章 嘉敏回潤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時候,門口傳來腳步聲,寺人總管張德鈞走入禦書房,聲音尖細說道:“稟官家,二皇子殿下在門外等待。”

趙普則淡淡一笑,他的第一步棋已經下出,隻等朝廷波瀾複興了。

趙匡胤沉吟不語,在思考此中事理。

趙普莞爾道:“多是翰林院那些學士的觀點,臣聽過幾次,根基差不離,二皇子殿下善於宮內,還是少年,罕見機遇打仗宮外餬口,冇有打仗真正朝政,以是觀點陋劣了些,能夠瞭解。”

趙匡胤看著二人的演出,點頭髮笑,對著趙德昭道:“皇兒固然進步,但不成高傲,要跟翰林院的大學士們謙虛學習,多領受分歧觀點,本身停止對比,學會判定,好了,朕跟趙相另有事談,你先歸去吧。”

不過,趙普剛上任一個月罷了,他的權勢並不安穩,聲望也冇有完整建立起來,是以,這宰相身上特有的那股老謀深算、權益之臣的氣勢,還冇有養成。

能夠說,趙匡胤在領兵兵戈,排兵佈陣上,非常有才氣;技藝也不俗,自創了太祖長拳、棍法等,汗青上評為五代末北宋初的軍事家、技擊家。但讀書學問卻並不詳確,在詩詞歌賦、斑斕文章方麵便不善於了。

趙匡胤把紙張又遞給了劈麵坐在錦墩的趙普,讓他也旁觀、點評一下。

趙普為莫非:“官家,馬背上可奪天下,卻不成馬背上治天下。儒家之道看似虛無縹緲,但卻觸及天下士子之心,若要江山穩固,不像前麵北方幾朝代敏捷更替,藩兵自重,必必要大力推行武功才行,隻要讀書人天下歸心,以讀書人辦理天下,這朝廷方可安定。”

趙普也拱手還了禮道:“見過二皇子殿下!”

當柴榮即位後,趙匡胤跟從他南征北討,官爵一起晉升,拜為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任殿前都批示使,軍權在握,聲望甚高。

趙匡胤看完以後,微微點頭,對皇子寫文章闡發天下情勢這個憬悟和做法,還是必定的,至於內容是否完整精確,倒是主要的。

他明白趙普跟父皇的乾係,訂交莫逆,數次存亡與共過,交誼深厚;加上父皇得天下,有很多功績是趙相背後著力;在他父皇未即位之前,他們這些長輩,見到趙普都要稱呼趙伯,現在身份有彆,但二皇子趙德昭也不會失禮。

瞬息間,十四歲的趙德昭,少年模樣,眉清目秀,頭戴玉冠,一身錦衣絲袍,剪裁得體,顯得身材矗立高挑,頗顯英姿不凡。

“是,謹遵父皇教誨!”趙德昭躬身施禮,然後籌辦退出禦書房。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不亞於秦漢時的丞相了。

趙匡胤與趙普談笑風聲,完整冇有君臣那麼嚴的禮數,或許是多年的存亡之交,也或是趙匡胤的過於依仗,目前他對趙普賜與最大的信賴,成為宋國的獨相。

“自唐失禦,天下分崩,四海州縣朋分,英豪鼎立……”

等趙德昭分開後,趙匡胤收回目光,看向趙普道:“這文章裡的觀點,有可行之處嗎?”

趙德昭聞言,心中獵奇,上前雙手接過趙匡胤的賜書,然後分開禦書房。

趙普算是保皇派,屬於幕後籌算擁立二皇子做太子的擁戴者,看過趙德昭的文章後,並不點出此中缺點,而是光誇長處道:“殿下這篇文,闡發有根有據,層次清楚,又有仁德之心,安撫天下百姓的弘願,令人歎服,這文章寫的好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