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七十九章 紙和書(打賞加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對每項停業,既要記錄一個賬戶的借方,又必定要記錄另一個賬戶的貸方,即有借必有貸;賬戶借方記錄的金額必定即是賬戶貸方的金額,即假貸必相稱。隻要你按著這個來記賬,就錯不了了。”

張超本身也有一本總賬,支出多少,支出多少,餘額多少,這能讓他清楚的把握本身的資金,做到心中稀有。

冇體例,張超隻能本身親身培養,但是他又發明在了一個大題目,他在身邊竟然找不到一個熟諳字的人。家裡的丫環大丫二丫,兩女人倒是很勤奮,燒水做飯,洗衣端茶,乃至縫製衣服都很諳練,但唯獨卻大字不識一個。一字她們認做扁擔,至於張超用來記賬的阿拉伯數字,她們更是完整不懂。

張超有錢也買不到一本好用的帳冊。

他隻能讓程處默再去買了一些便宜一些的明白紙張,冇有加工成卷軸和冊頁的明白紙,張超親身脫手,把白紙裁成後代淺顯帳本大小,然後在一側用針線裝訂起來,最後再用藍色的硬紙做成封麵。

裝訂是由大丫和二丫兩婢女賣力的,她們的女工很好,完整達到了張超的要求,把書裝訂的很整齊。

唐朝連公用的帳本都冇,張超還得本身製作。讓程處默從長安買帳本,成果底子冇現成的帳本,買來的帳本,實在就是卷軸和摺頁。

想要紅袖添香,培養家裡丫環做財務助手,幫著管賬底子不實際。

怪不得這年初唐人文明程度都不高,紙這麼貴,誰讀的起書。紙貴,書必定是更貴了。

可就如許的帳本,卻還貴的要死。

本來固然在南北朝時,造紙術已經比較發財了,紙張終究代替了竹簡,但本錢還是很高,特彆是這年初竟然冇有雕版印刷,冊本主如果靠手抄。

賣力張家新窖的匠頭是村正,不過現在村正做了張家的工程處長,首要賣力趕建蒸房蒸灶,新窯洞這邊則交給了他的宗子柯大郎。柯大郎是柯五的兄長,打小跟著父親學修窖,現在一手技術也是如火純青,深得父親真傳。

張超冇法一次到位弄出新式好用的帳本,隻能先臨時用零點一版的,線裝好帳本後,內裡都是空缺頁,然背工動製表。

一個淺顯木軸的白卷,竟然要兩千錢。一個約莫二十折的白冊頁,也要一千錢。

卷軸也是唐人的冊本款式,另有一種就是冊頁,也就是之前看電視裡,天子看的那些奏摺的款式,雙手一拉,能夠拉開很長,然後又能夠摺疊起來。

院子也是以擴大了,還要打水井、建廚房、建馬棚、東西房、廁以是及浴室。

羊毫太軟不好畫表,張超便學木工,用尺子和木筆劃線,最後又從七娘野生的鵝身上拔了羽毛,製成了簡樸羽羊毫,在那簡易的帳本表格裡,把借方、貸方、餘額,以及年代日,擇要、記賬號數、科目等幾項都給寫上。

現在地基也平了,崖麵子也刮平整了,就等正式打窖。

“這個呢,也就叫做複式記賬法了,如許的記賬法呢,既能更精準不輕易出錯,易查抄。並且還能讓看賬時,更簡樸瞭然的曉得每一項停業的來龍去脈,明白嗎?”

張超坐炕上寫寫劃劃,賬房還冇有物色好,財務處天然也就還冇建起來。張家的財務賬簿,端賴張超本身一人脫手。

本來張超還籌算刻個版,直接刻好明細賬的格局,不過他發明要刻個版也不是那麼輕易,得有專門的木工纔有這類刻字的技術,彆的光有版也不可,還得配好雕鏤印刷的油墨,淺顯的墨水是冇法印刷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