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七章 子憑父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匹絹五百文,這也意味著現在關中的大米代價是鬥米五百文,一石米就是五貫銅錢。一鬥米十升,唐朝的一鬥米,約即是後代十市斤不到的模樣。這等因而一斤五十文錢,這個代價絕對是不便宜。

早上的時候,張超還看著阿誰破窖洞和空糧袋子憂心呢,冇想到,到了中午,他就已經成為剝削階層的一員了。

五兩銀子值八千銅錢,如許錢賞就相稱於兩萬三千錢。

這八十畝職田,就是他的祿田了。大唐對於京官以外的官員,是不給俸祿的,而是直接拔田。各級官員按品級分有職田,然後田租支出就是他們的俸祿了。從九品和正九品的隊正隊副,都是八十畝職田。

在現在,乃至絹實際上成了官方買賣中最廣的貨幣,數量還超越銅錢。

這個期間小米比大米便宜,而在後代小米卻反而比大米貴,起碼五塊一斤。兩千斤小米,那就是一萬軟妹幣了。

老爹前後得了十二石粟米,換成銅錢能值三十六貫錢,足足三萬六千個銅錢,有兩百多斤重呢。

邊上幾個張家溝的府兵,則一麵讚歎張超的計算才氣,一麵感慨著老爹的犒賞。

看著老爹上前領賞,張超咧嘴笑了。

張超還是比較風俗用錢來做單位統計,曉得了各種兌換比例後,他很快就在內心計算出了成果。

這年初,最值錢的不是金和銀,也不是銅錢和絹帛,而是糧食。

若不是老爹隻是個淺顯的府兵,如果他是一名玄甲馬隊的話,必定能評個跳蕩功。

“冇錯,很好算的。”張超很天然的道,這隻是個簡樸的計算。

固然職田不是永業田,一旦離職田就得收回,也不得轉賣,但起碼在職時這八十畝田的支出是有的。

現在的戰時,大量關中青壯出征,糧食產出更少,糧價也天然居高不下。

這麼一算,張超俄然又感覺這犒賞好少啊。

“柯五叔,這些犒賞值多少錢?”張超看著車騎將軍笑嗬嗬的從兵曹參軍手裡接過一個托盤,慎重的交到老爹手上。

不過前鋒功的犒賞也很豐富,老爹一個夥子晉升為了從九品隊副,還授了視從七品的武騎尉。賦稅犒賞也很多,白銀五兩,開元通寶十千,另絹布各兩匹,粟米十石。

“老鐵槍還得了一百多畝地咧。”

現在,一匹絹,折成開元通寶,大抵是匹絹值錢五百擺佈的模樣。

絹布還各賞了兩匹,絹一匹值錢五百,兩匹就是一千錢。

兩千斤粟米,在張超眼裡真不值甚麼,可在那些關中男人們眼裡,倒是一筆龐大的財產了。特彆是在這個戰亂和饑荒不竭的年代,二十石糧食,都夠食用三年了。

一匹絹多大?

這麼一算,老爹出征近一年,還立了個非常了得的前鋒軍功,獲得的賦稅絹布粟米犒賞等合計折開元通寶六萬零八百錢。

按大唐軍中規定,一名禁軍衛士,一年的軍糧是十二石粟,戰馬則是三十六石粟。這個標準是對元從禁軍來講的,並且是有些充裕的。而淺顯的關中百姓家裡,是不成能頓頓吃乾飯的,也不會一天三頓。

大唐的貨幣是錢帛兼行,而金銀則並非暢通貨幣。

托盤裡有銀有銅,一邊地上另有絹布和粟米。

老爹的賞錢很多,剛纔拿了五百個開元通寶新銅錢,兩石粟米,另有兩匹絹的補助。現在又授勳晉職,視從七品的一轉勳官武騎尉,還剛升了從九品的車騎府隊副實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