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_第18章【李克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嗚呼!一代名將高駢,晚節不保,了局可悲。

楊複光的預言很精確,李克用是必然還會南下的。他是一個有信心、有抱負的青年,如何會因一點小費事而不思進取呢?

朱溫分開櫟陽以後,諸葛爽的眾幕僚表示不睬解:一個知名鼠輩,就這麼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我們就背叛三百年的大唐,而投降賊寇。傳出去會惹人笑話的。

早在潼關失守之前,河東監軍陳景思奉主上(寺人對天子的稱呼)之命,任北起軍使,前去代北征兵破賊。一共征得一萬餘人,此中包含:沙陀兵(李友金所部)、吐穀渾兵(米海萬所部)、安慶兵(史敬存所部)。軍情告急,陳景思不敢擔擱,領著這群雜牌軍倉促南下。

現在題目來了,天子李儇都已經到西蜀出亡去了,中原一盤散沙,另有誰來把握大局呢?大老闆當然還是李儇啦。此時他正逗留在半路一個叫興元的處所。他的天子行在雖說是逃亡當局,但行政服從一應俱全。現在不是有一個熱點詞彙叫“遙控”嗎?對了,李儇現在正坐鎮在興元,對京畿地區的蕩寇事情停止遙控,當然,幕後批示是寺人田令孜。

說完,楊複光又自言自語道:“唉!軍國大計,讓鄭從讜這傢夥給攪黃了。”

陳景思、李友金拿著楊複光的手諭趕到崞縣。帶著一萬名烏合之眾前去代州,投奔李克用。手諭上寫道:“克用,今有陳監軍、李友金所部,因驕兵難製。使其往代州,於將軍帳前聽用。爾在太原城外吃閉門羹一事,俄而有所耳聞。從讜其人,啟事未察,前者之誤。勿記於心。今巢寇禍亂京師,天子流浪,百姓塗炭。敕令既出,諸道兵赴難與日俱增,然、相望不前。惟請將軍以唐社稷為念,秉承八代之孤忠,速速提兵南下,覺得榜樣。我已照會太原,軍需糧餉,務必供應。切盼!——兵馬總監楊複光。中和二年,正月,初六日。”

鄭畋曉得挽留不住,隻好退一步說:“因為門路梗澀,奏報費時,恐貽誤戰機,請陛下給臣以便宜行事的權力。”

因為所征之兵皆北方雜胡,蠻橫暴橫慣了。行至絳州,賊性不改,大肆打劫。然後揹著大包小包,往北迴到雁門關,屯駐在崞縣以西。李友金又是點頭、又是感喟,對陳景思說:“這群烏合之眾,冇有一個資深老將是帶不了他們的。我兄司徒父子(李國昌、李克用。)勇略過人、眾所畏服,隻因獲咎朝廷,而僑居塞北,不敢返來。今若天子降詔,讓他帶兵,則代北英豪一呼百應,巢賊不敷平也!”

民氣向唐!天子達到興元的這幾天,不竭有忠義之士趕到行在,為中心當局辦事。“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聞長安失守,號哭累日。不挨詔命,舉軍入援,遣二千人間道詣興元衛車駕。”——《資治通鑒》。

李儇還披髮了好些委任狀,對一些能擺佈時勢的首要人物加官進爵。如:加鄭畋同平章事,加淮南節度使高駢為東麵都統(固然李儇對高駢邇來的表示很不對勁),加河東節度使鄭從讜門下侍中。

“哇呀呀!氣死我了,反賊李克用,拿命來。”赫連鐸說罷,舉刀朝李克用當頭劈下,李克用不慌不忙用長槊扒開。赫連鐸力大刀沉,刀順著馬槊杆就下來了,李克用在撤槊的同時,往中間一側身,躲過了。心中暗驚:好險!李克用再也不給他脫手的機遇了,連續數槊,快如閃電。赫連鐸連連抵擋,盜汗淋漓。心想不能玩了,再玩就冇命了,調轉馬頭就逃。李克用也不追逐,與五百名馬隊衝出堡壘,回到代州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