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_第54章【大梁帝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歐陽修在《伶官傳》的後半段寫到: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促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薛王李存禮以及莊宗季子李繼嵩、李繼潼、李繼蟾、李繼嶢都不知所終。隻要邕王李存美中風抱病,半身不遂,才免於一死。

不久以後,李繼岌達到泥溪,李紹琛派人奉告李繼岌說:“河中的將士不斷地號哭,彷彿有兵變的跡象。”

豆盧革等人果斷要求,李嗣源也果斷冇有承諾。

一百多個將領都堵截頭髮放在地上,發誓說必然會以死酬謝李存勖,因而君臣一起放聲大哭,場景非常悲壯。

接到動靜,李嗣源擦乾眼淚,持續上路,不久以後,雄師進入洛陽,規複了次序,李嗣源派人在灰燼當中細細遴選,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一些李存勖的細枝碎末,讓人七零八落組裝起來後把他安葬了。

有個叫李存沼的人,是李存勖的遠親,他從洛陽一起跑到晉陽,籌算假傳李存勖的聖旨,行刺張憲、李彥超,從而占有晉陽。李彥超曉得後,偷偷奉告了張憲,籌算先動手為強。張憲說:“先帝對我情深意重,我不忍心如許做。

向延嗣達到長安,不久在秦川驛把王衍家屬全數誅殺。王衍的母親徐氏將要被殺時。氣憤地說:“我的兒子以一個國度迎降還免不了誅滅百口,你們背信棄義,我曉得你們也要蒙受這類災害。”

李從珂從橫水率部從盂縣直奔鎮州,與王建立的軍隊彙合,然後日夜兼程投奔李嗣源。

十七日,李存勖下詔讓懷遠批示使白從暉帶領馬隊扼守河陽橋,又拿出部分金帛犒賞各軍,樞密宣徽使以及供奉內使景進等都出了一些金帛來幫忙李存勖犒賞軍隊。

當時齊州防備使李紹虔、泰寧節度使李紹欽、貝州刺史李紹英都駐紮瓦橋,北京右廂馬軍都批示使安審通駐紮奉化,李嗣源遣使調集了他們。

李嗣源責備他說:“我有甚麼處所對不起你,你卻殺死我的兒子?”

通王李存確、雅王李存紀逃往南山。宮裡的人大多數都作鳥獸散,朱守殷進入宮內。遴選了三十多個宮女,讓她們各自拿了些樂器和金銀珠寶,藏在本身家中,隨後各路軍隊四周擄掠。把都城洗劫一空。

這時,亂兵燃燒了興教門,沿著城牆進入城內,李存勖身邊的大臣跟禁衛軍都丟盔棄甲四散而逃,隻要散員都批示使李彥卿以及宿衛軍校何福進、王全斌等十餘人奮力作戰。

這時,李存勖達到萬勝鎮,傳聞李嗣源己經占有大梁,登上高處感喟道:“我不能勝利了。”

四月月朔,出行前的戒嚴事項都己籌辦安妥,馬隊擺設在宣仁門外,步兵擺設在五鳳門外。俄然郭從謙率部發難,與黃甲兩軍攻打興教門。

李嗣源度過黃河,達到滑州,派人召見符習,符習跟李嗣源在胙城會師,不久安審通也率部前來彙合。

軍士們爭著想要殺掉他,李彥超說:“六相公李存霸既然來了,該當奏請朝廷,然後再決定去留。”

本來李存勖的號令是:王衍一行,一併殺死。樞密使張居翰看到後,動了憐憫之心。就在殿堂的柱子上勾去“行”字,改成“家”字。是以蜀國的百官以及王衍的仆人有一千多人免於一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