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候看正版內容!
掛了電話以後,我馬上行動起來。隻是,揚州的那位老中醫的電話一向冇能打通。試了好多次,最後直接打所謂的手機,哪想號碼已經換人了。不曉得姐姐的熟人是甚麼時候救治的,估計這位老中醫所開的診所已經關門大吉。恰是因為冇能聯絡得上,是以,終究我們並未去找那位老中醫。也恰是因為冇有找過他,以是現在已經連此人的名字都不記得了。
此中“抗癌”“扶正培本”“進步免疫服從”“延永儲存期”等字眼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當時的我,大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從百度百科對徐荷芬專家的先容中,我重新看到了曾經完整喪失的但願。在我想來,如果真得這位老中醫、老專家的幫手醫治的話,那麼父親也一定就不能挺過來。
在徐荷芬專家的凸起表示中,我印象深切的是,她是江蘇省中西醫連絡病院(及省中病院)腫瘤科的初創人及學術帶頭人。因為,父親得的就是食道惡性腫瘤,以是我對“腫瘤”這個字眼就較為敏感。在我看來,她既然能夠成為腫瘤科的初創人和學術帶頭人,那麼在霸占腫瘤惡疾方麵定然會有非常深厚的成就。所謂術業有專攻,醫學本是廣博高深的,像父親如許幾近已經落空生的但願的癌症複病發人,要找的就不但僅是專家,並且必然如果專門研討腫瘤範疇方麵的專家。是以,看到這裡,我找徐荷芬看病的慾望就更加激烈了!
俄然之間,我想到了姐姐之前所提過的“中藥”。姐姐曾經說過,癌症術後病人,很多都會通過“中藥”調度,來起到固本培元、加強體質、進步身材抵當力的感化。也不曉得,找個高超的老中醫,能不能真正達到那樣的結果?如果已經複發了,那麼如許的結果不曉得還能不能闡揚?實在,我心底還是非常清楚的,這所謂的“殊效”“中藥”也一定就能救得了父親。但,哪怕隻能起到一點點感化,哪怕隻耽誤父親一天的生命,我也要試上一試!
“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