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事道人帶著將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演練一遍,然後讓少年們自行闡揚、習練,他四周走動,一個個改正姿式,扣問練習過程中的疑問猜疑,賜與指導。
如此看似簡樸的三重遴選以後,試圖拜入梁塵觀的萬餘少年,就隻剩下一千之數。
內視之下,丹田混濛中鮮明多了一縷純白之氣,好似嬰兒初生,既靈且動,非常精純。
“呼……喝!”
跟著鐘聲響起,一個個身穿淡青道袍的少年道童洗漱結束,絡繹從房內出來,在寬廣的院子裡列成整齊的行列,有執事道人走到最前,擺了個若古樹盤根,傲立山顛的姿式,沉聲喝道:“《鬆鶴延年導引術》!第一式,萬古青鬆!”
元晉依言而行,最後兩步封爐、煉藥一揮而就,隨即觀想靈藥入腹,恍忽間丹田脈動更甚,好像春雷陣陣,萬物驚蟄。
金光遍灑,坐落於湘水之陽,樂水城南的梁塵觀自萬籟俱寂中復甦,偌大一片宮觀樓閣火食漸起。
他雙目微合,內蘊神光,明顯修行《鬆鶴延年導引術》甚有所得,身材精元內斂,神情實足。
“不管是道門靜功,還是世俗流法,武道修習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異,是為強身健體,氣血充盈,煉精化氣,蘊活力感。”
“飲得金玉*液,甘露灌靈根!”
皓月當空,銀河道淌,群星燦爛,照亮長空萬裡。
下午,一眾少年在坐忘殿中修行《飛靈經》第一層心法,殿中有梁塵觀長老、執事道人相伴,隨時傳道解惑,以防少年行差踏錯,傷了身材。
逝者如此夫,不捨日夜。
如此練了一個時候,少年們前去食堂吃過早餐,就去誦經殿朗讀典範。在一名老學究般的老道指導下,研習《品德經》、《黃庭經》、《平靜經》三卷經文中包含的道家思惟。
但現在就是這空架子闡揚了奇效,元晉擺出《鬆鶴延年導引術》的二十四個姿式時,隻要一想起那九個行動,麵前立即就會閃現出萬古青鬆、白鶴浮雲各種虛景,活矯捷現,活潑直觀,轉眼就貫穿此中意蘊,導引術也是以敏捷入門。
現在的他們,隻能算是入門弟子,遵循執事道人的說法,百日以後,隻要勝利完成百日築基,兼且資質最好,修為最深的百人,才氣拜入梁塵觀門庭。
《鬆鶴延年導引術》與《飛靈經》同為梁塵觀入門心法,二者一動一靜,前者共有二十四式,彆離仿照鬆鶴之形,或如青鬆盤岩,或似白鶴亮翅,搬運氣血,強身健體,後者則是道家靜坐內功,坐忘養氣,兩相連絡,才氣煉精化氣,百日築基,乃是奧妙入道法門。
《周易》中“己”納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指民氣,即動機,元晉澄神靜慮,忘我無營,入靜以後順其天然就完成了“煉己”這一步。
如果有不識字的少年,也能夠趁這段時候向執事道人就教,學習。
道觀核心,靠近湘水的一側,有著一座寬廣空曠的天井,前後五進,百餘間靜室鱗次櫛比,簡練樸實,彆有一股清淨神韻,恰是一個月前參與入門測試的少年寓所之一。
畢竟隻是一群冇長大的孩子罷了。少了父母的束縛管束,執事道人又秉承有為而治,隻要不打攪彆人,隨少年們嬉鬨,少不得有人荒於玩耍,忘了入觀前長輩的耳提麵命。
到了早晨,纔是少年們自在行動的時候。勤奮專注者早早用過晚膳,回房養氣,不敢有一絲懶惰;妄圖安閒者則是呼朋引伴,聚眾玩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