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恒氣憤扭曲的臉稍稍規複,看了一眼地上的百人長,驀地一腳將其踹翻:“帶些人到南邊搜,找不到漢軍你就彆返來了!傳令:全軍圍攻賓徒,隨搶隨殺!”
高勇看著那片樹林說道:“都尉放心,如果再在山穀裡放火,那烏桓決不會被騙。不過,如果在樹林裡,他們最多會思疑,仍會有五成機遇上餐桌的。”
馮玉彌補道:“主公另有一計僅供大帥參考。”
沮授抬頭道:“玄菟郡兵!特為挽救遼西擊退烏桓而來!你等快些翻開城門,新陽城北五十裡外正有一支烏桓兵趕來!”
此時,一烏桓兵跑進帳內:“稟告大將軍,火線傳來動靜,方纔攻占了賓徒北牆,現在正在纏鬥,請大將軍立即增派兵馬。”
顛末兩日急行軍,玄菟郡兵終究來到新陽城下。此城牆高一丈八,周遭十裡,恰好卡在賓徒至陽樂的官道上。昨日收到高順送來的諜報,一支四千餘人的烏桓兵正在沿路劫掠,步步緊逼新陽。其所過之處十室九空、村落皆被夷為高山。僅帶十餘騎的高順對此無可何如,隻好不時監督,將其暴行記載心底,比及來日的複仇。
軻最神采由大喜改成驚奇與讚歎:“好計!好計!高太守真乃神人也!”
軻其塔笑道:“特使此來是為兩邊結合對於烏桓一事。”
……
馮玉想不到軻最也會漢話,吃驚的同時立即站起見禮:“玄菟特使拜見軻最大帥!”
軻最細細咀嚼此中含義,不竭點頭承認:“那玄菟高太守籌算如何夾攻烏桓?要曉得烏桓現在氣力刁悍,蘇仆延的氣力雖弱,卻仍然具有近十萬兵力。而顛末兩次戰亂,我部族人喪失大半,氣力大減不如往昔;闕居亦好不到哪去,如何另有才氣進犯烏桓?何況,蘇仆延部遇襲,丘力居、烏延決不會晤死不救。而那丘力居……唉!”
軻其塔神情一怔,急問道:“可否詳細道來?”
沮授見高勇如此悲傷,倉猝出言安慰:“主公切莫自責,以兩千郡兵毀滅五千烏桓兵,此舉已初創對烏作戰先河,也算提早為賓徒百姓報了仇。何況賓徒軍民為抗擊烏桓陣亡,死得名譽,死得令世人佩服!當今賓徒城破迴天乏力,需為活著的人考慮,把抵抗烏桓打擊放在首位!”
高順奇道:“那邊確有一片大樹林,現在正值春季氣候枯燥落葉漸多輕易燃燒,可又如何才氣燒到烏桓兵呢?他們也會跑啊,山穀裡還好辦,這高山上……”
沮授笑道:“主公可還記得前次分開賓徒後經曆的事情嗎?門路南側那一片廣袤的樹林……”
……
馮玉安慰道:“我家主公常講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冇柴燒!既然兩邊均對烏桓懷有深仇大恨,那麼更應當攜起手來共同對敵!”
……
新陽城的防備籌辦仍在緊鑼密補的停止中,砍伐樹木、搬運山石、熬製鬆油,派出的標兵不竭送回諜報,四千餘烏桓兵越來越靠近新陽,戰役的氣味日趨濃厚。老幼婦女在郡兵的號令下逐批分開,僅剩下青壯幫助守城。
軻最目光通俗地盯看馮玉:“嗯?請特使細細將來!”
軻最點頭苦笑:“高太守對這裡不很體味,除了南麵的烏桓外,東麵的素利、宇文莫槐也都不好惹,而他們更與烏桓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