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嬤嬤感喟道:“我都不知該防著,還是不該防著。聽著他措告彆事,倒真是大蜜斯的親兄弟,看似平和,實是高慢。想來若真是心氣高的,頂著‘天子伴讀’的名頭,也不奇怪返來掙甚麼三瓜兩棗的。但是知人知麵不知心,自古以來,宅門裡頭,嫡庶之爭何曾斷過,這般親如同胞的,如果生了壞心,才叫人防不堪防。我們曉得內幕的,曉得當年他自落地到棄養,都是老太太坐得主,不乾太太過麼事,可外人誰曉得當年勢實。如果貳心有不忿。恨著嫡母生父。那還往三少爺身邊拚集,就定是不安美意了。”
三郎聞言,眉頭微蹙。
冇等迎到南廳,高孟翔就迎了出來,笑著道:“總算到了,容娘早早就等著了。”說罷,並不接待兩人入南廳,而是直接往二門帶:“都是親戚,先去見我們太太再說。對了,大舅母也在。”最後一句,是對著三郎說的。
一夜好眠,比及道癡睜眼,已經是次日淩晨。
“高姐夫說話,可不帶那邊的味兒。”道癡道。
楊大太太並無言語,在道癡的身上打量一圈,便又望向中間的三郎。
安伯道:“怨不得我瞅著他麵善,細心想想,比起三少爺,這個庶出的,與大蜜斯長得更像些。”
在新宅轉了一圈,約莫時候差未幾,兄弟兩個便坐著馬車去了金魚衚衕。
楊廷和既已經官至首輔,祖上幾代的經曆在宦海上也不是奧妙,道癡也曉得。楊廷和之父屬於“大器晚成”之輩,四十七歲才中進士,比兒子楊廷和還晚。不知是不是為給兒子讓路,楊春除了在行人司外做過一任外,就外放做湖廣做提學,一向到花甲致仕,並冇有在追求京官。同期的楊廷和,則一向在翰林院任職。
青巧已經在外等著,聽到屋子裡有動靜,捧了托盤出去,內裡衣服鞋帽俱全,都是嶄新的。
到了門口,容娘先行幾步,進了屋子。
外九房就祖孫兩個,擱在彆的處所,如果鄰裡真有多事欺生的,也讓民氣煩。
這個時候宦海上講究“同親”、“同年”、“同窗。”按照地區、姻親、師生等乾係,編織出各色情麵網。
三郎被楊大太太盯著不安閒,轉過甚去,就見容娘笑吟吟地看著道癡。
而後對道癡道:“這是我家太太,你跟著三郎喚姨母就是。”說著,又指了那藍衣婦人道:“這是孃家的大舅母。”
擱在其他大戶人家,三進的院子,三十三間屋子,實算不得甚麼。可道癡來這個天下,一向在安陸住著,實受夠了那邊侷促的院子,對於北方這類大格式的室第構造非常對勁。外九房人丁本就少,彆說現下隻是祖孫兩個,就是道癡娶妻生子也充足。
三郎嘲笑道:“大姐,目睹天熱了,弟弟正在苦夏。”
高太太在屋子裡還等著,眼下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容娘搖了點頭,號召二人往上房去。
並非對販子百姓有甚麼輕視,隻是儒家愛講究禮數端方,多是閉門過日子,少了很多是非口舌。
不過見了兩次麵,還真冇看出高孟翔是四川人。
說話的工夫,到了金魚衚衕。
主位上那中年婦人穿戴身半新不舊的褙子,體形富態,笑著開口道:“既是外甥們到了,還不請出去。”
三郎笑道:“姨母與姨父雖都是四川人,可並不長在四川,他們鄉音都淺了,到了姐夫這裡,在都城生、都城長大,天然早不剩下甚麼。提及來,外祖家本籍還在江西,外曾祖父暮年退隱時,也是在湖廣仕進。孃家世仆,也半數是湖廣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