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_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纔是真真正正的霸權!

即便是李二陛下如許的雄主,亦隻是在庇護西域商路之餘,心心念唸完成隋煬帝未曾完成的征服高句麗的偉業,對於那些懸於外洋的廣袤地盤,連看一眼都冇表情……

李二陛下對於金融並不精通,究竟上這個年代的人們就冇有對金融有研討的。大師隻是曉得當猖獗發行貨幣獲得暴利的同時,會導致物價飛漲,農夫辛辛苦苦蒔植糧食最後卻發明不但本身吃不飽了,乃至連交稅都不敷……

但是看到房俊閃亮的眼眸,略帶期盼的神情,就又把到了嘴邊的話語嚥了歸去。開打趣,那不就相稱於承認朕冇弄明白這個黃金白銀銅錢之間的乾係麼?

房俊說道:“國度愈來愈富庶,官方商品的暢通愈來愈頻繁,亦愈來愈大宗,常常一次貿易便需求破鈔幾萬貫乃至十幾萬貫銅錢,過分費事。而黃金固然代價高貴,能夠彌補銅錢卑賤的缺點,但產量希少,冇法成為恰是暢通的貨幣。金貴銅賤,如果能在二者之間設置白銀作為法訂貨幣,難道正合適?”

至於“石見銀山”是到了日本戰國末期纔開端開采,房俊纔不管,他隻要勾引李二陛下就是了,歸正就算到時候派人前去發掘,也能發掘出銀子來……

“微臣經常與天下各地的商賈打仗,聞聽各地希奇之事物,曾聽有人說,倭國盛產金銀,山上的銀脈隻淺淺的埋在土表之下,略加發掘,便是一處豐厚的銀礦,而金礦更是各處皆有。傳聞倭國有一處叫做‘石見’的處所,各處銀礦,整座山開采出來都是白銀……”

甚麼“國雖大,好戰必亡”,“君子以除戎器”之類的說法,足以將房俊打擊得體無完膚。

想了想,李二陛下推委道:“此事事關嚴峻,非是朕能夠乾綱專斷,還是讓政事堂各位宰輔共同商討一下,若無貳言,再行製定戰略為好。如許,你歸去寫一份詳細的奏章,將白銀作為法訂貨幣的好壞之處寫出來,先送來這裡給朕看看,確認無誤,再交由政事堂商討。”

既有開疆拓土之利,亦有真金白銀之利……

本身莫非是要提早確認銀本位軌製麼?

房俊心念電轉。

實在,不管明朝還是清朝,開初的“閉關鎖國”都是由當時的社會環境形成的,某種程度上這是當時對國度無益的政策。但是當時過境遷,“孝子賢孫”們因為各種百般的啟事抱著“祖法不成違”的觀點號令著回絕鼎新,不能因地製宜的予以竄改,便成了導致國度封閉掉隊的禍首禍首。

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全天下的財產都仰仗著大唐的鼻息,另有甚麼比這個更有成績感?

但是在房俊看來,這遠遠未夠。

有唐一朝,國大民嬌,即便到了安史之亂後最落魄的時候,亦是周邊小國競相欽慕的工具,天然談不到甚麼“閉關鎖國”。但是帝王的思惟卻毫無二致,嚴峻貧乏進取心。

而當這類政策生長到了極致,便是“閉關鎖國”的極度主義,將本身封閉起來離開於全部天下以外……

房俊對此不覺得然。

扯遠了……

不得不說,李二陛下是獲得汗青鐘愛的……

最首要的一點,以農耕立國的中原政權,在儒家文明的熏陶下極其保守,如同倭國這般“化外之地”,是被摒棄輕視的,又如何會調派雄師不遠萬裡前去撻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